劉朵 余澤先 桑楣 任曉倩 彭娟
摘 要 目的:調查嘉定區16所公立醫院“用時搗碎”飲片使用情況。方法:通過調查問卷,調查各個醫院對用時搗碎飲片的用藥交代情況、品種數、使用金額等情況。結果: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用藥交代不足。16所公立醫院使用用時搗碎中藥飲片共39種,用量較大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均為果實種子類。結論:藥師對于用時搗碎藥品的用藥交代有待完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的使用需要引起藥師注意。
關鍵詞 中藥飲片 用時搗碎 中藥房
中圖分類號:R951; R28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1)17-0049-04
Investigation 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mashed when used in 16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ading District
LIU Duo1, YU Zexian1, SANG Mei1, REN Xiaoqian1, PENG Juan2
(1. Jiad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800, China; 2. Shanghai Tongjit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7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ieces which should be mashed when used in 16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ading District. Methods: The explanation of medication, the number of varietie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TCM pieces in these hospitals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The explanation of medication for the use of these TCM pieces was insufficient and there were total 39 kinds of varieties that should be mashed when used, in which a larger amount of TCM pieces belonged to fruit and plant seeds. Conclusion: The explan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mashed TCM piece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pharmacist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ir us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hed when used; TCM pharmacy
中藥飲片用時搗碎是指中藥飲片在調劑或制劑前,將因質地特殊或形狀較小等不宜切制的某些植物、動物、礦物等藥材,要求藥劑人員用時搗碎(打碎、研碎、粉碎、砸碎、剪碎)的方法[1]。飲片經過搗碎,在煎煮時,有效物質相較不搗碎的飲片溶出率更高[2-4]。目前有些醫院對于需要用時搗碎的藥品委托藥廠進行預先搗碎,或者由中藥房人員預先搗碎[5-6]。筆者了解有些中藥飲片代煎業務中,也會提前把需要用時搗碎的飲片提前搗碎備用,但是對于大部分的醫院的中藥房中用時搗碎的飲片的用藥交代以及具體使用情況不得而知。本研究調查嘉定區16所公立醫院中設置有中藥房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的使用情況。
1.1 調查對象
上海市嘉定區轄區內16所設有中藥房的公立醫院,其中二級醫院4所(1所為中醫醫院,另外3所為綜合醫院),1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community health center, CHC)。
1.2 方法
2.1 品種數量
16所公立醫院均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12所CHCs的中藥飲片配備品種最多517種,最少312種,平均(399.08±58.04)種。1所二級醫院的中藥飲片配備品種最多為982種(中醫醫院),其他3所二級綜合醫院的中藥飲片品種數分別為416、488、363種。
2015版中國藥典用時搗碎品種有93種[7],2020版中國藥典用時搗碎品種有91種,去掉了炮山甲、醋山甲兩味中藥[8]。根據《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8版)[9]及上海相關中藥飲片廠的實際情況,統計用時搗碎藥品78種:山慈菇(未切片者)、松貝、生川烏、生天南星(原只者)、煨生姜(用時切碎)、制白附子(原個者)、生半夏(原粒者)、竹節參(原個者)、生關白附、大棗(用時破開或去核)、砂仁、生梔子、炒牛蒡子、白平子、牽牛子、炒萊菔子、生芥子、炒芥子、梧桐子、皂莢子、榧子仁、絲瓜子、胡椒、生酸棗仁、炒酸棗仁、燀苦杏仁、燀桃仁、郁李仁、蕤仁、火麻仁、鹽益智仁、草果仁、草豆蔻、豆蔻、豆蔻仁、紅豆蔻、白果仁、蓽茇、生瓜蔞子、炒瓜蔞子、橘核、黑芝麻、赤小豆(原粒者)、荔枝核(原粒者)、白扁豆(未軋扁者)、炒白扁豆(未軋扁者)、生決明子、炒決明子、蒲葵子、綠豆、黑豆(原粒者)、母丁香、亞麻子、杧果核、青果核、羅漢果(用時破碎)、使君子、肥皂子、枳椇子、豬牙皂、棕櫚子、櫻桃核、甜石蓮、甜瓜子、樟梨子、白硇砂(外用)、阿膠、海馬、海龍、白砒石、咸秋石、玄精石、沒食子、穿山甲(原只者)、紫河車(用時砸成小塊)、紫草茸、鱉甲、麩煨肉豆蔻。
12所CHCs的用時搗碎飲片種類最大值32種,最小值為15種,平均(21.55±4.55)種。4所二級醫院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種類分別為32種(中醫醫院)、24種、27種、19種。
炒牛蒡子、炒萊菔子、炒芥子、炒酸棗仁、燀苦杏仁、燀桃仁、火麻仁、鹽益智仁、炒瓜蔞子、炒決明子這10種中藥飲片在16所公立醫院均有(表1),它們的用量也較大(表2)。
2.2 飲片銷售金額
12所CHCs的中藥飲片銷售金額最多為483.00萬元,最少為50.63萬元,平均(159.71±116.40)萬元。1所二級醫院的中藥飲片銷售金額最大值5 240.88萬元,其他3所二級綜合醫院的中藥飲片銷售金額分別為311.54、329.17、161.47萬元。
2.3 用藥交代
藥師在發藥時,不會將需要用時搗碎的藥品進行搗碎,也不會提前搗碎備用。將用時搗碎藥品貼標簽、并分開放置提醒患者的有6所;將用時搗碎藥品分開放置、但沒有貼標簽的有2所;貼標簽沒有分開放置、口頭提醒患者的有2所;僅口頭提醒患者的有5所;患者沒有主動咨詢、藥師未主動告知的有1所。
2.4 用量前20的飲片排名
16所公立醫院總量使用最多的為炒酸棗仁3 993.687 kg,用量前20的用時搗碎飲片中有19種為果實種子類中藥飲片(表2)。
2.5 銷售金額前20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排名
統計16所公立醫院銷售金額前20的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炒酸棗仁的銷售金額也居于首位,阿膠因其價格貴,雖然用量前20位沒有它,但其銷售金額排在第三位(表3)。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用時搗碎中藥飲片的用藥交代為這16所公立醫院中藥房人員所忽視。通過用量與金額的統計發現,用時搗碎飲片的用量不少,并且很多為果實種子類中藥飲片。筆者調查某家公立醫院中藥房前等待取藥患者20人,發現他們對于用時搗碎知之甚少,且不知道哪種飲片需要在煎藥前搗碎。本次調查文獻顯示,用時搗碎飲片用量及品種數并不少,但藥師對于用時搗碎飲片用藥交代不足,且患者對用時搗碎中藥幾乎完全不知道。鑒于用時搗碎飲片問題較突出,有研究人員呼吁將用時搗碎提前為預先搗碎[5-6],這樣可以解決以上用時搗碎所遇到的問題,減少藥房人員工作量,保障藥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對預先搗碎這一措施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各個飲片因其有效成份不同,對其儲藏條件(溫度、濕度、存放時間、搗碎粒度、包裝材料等)也未深入研究,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才可以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湯明啟. 中藥飲片用時搗碎淺析[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4, 30(5): 468-469.
[2] 蘇桃, 陸兔林, 毛春芹, 等. 不同粒度五味子有效利用率評價[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 18(3): 96-99.
[3] 寇真真, 唐力英, 周國洪, 等. 炮制對決明子主要成分煎出率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6, 22(24): 1-4.
[4] 鐘燕珠, 雷旭, 區炳雄, 等. 炮制方法對葛根等9種藥材成分煎出量的影響[J]. 中醫藥導報, 2014, 20(14): 45-46.
[5] 楊傳敏, 馬中驍, 司薇. 中藥果實類飲片臨用前的加工[J].醫藥導報, 2003(Z1): 99.
[6] 魏興國. 川貝母等搗碎方法改進[J]. 時珍國醫國藥, 1999, 10(11): 3-5.
[7]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8]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9]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M].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