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屈改柳 鄭勇



摘 要:本文運用扎根理論探討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經濟學專業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其培養效果。研究表明: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就業和創新能力;但其培養效果也受到學生努力程度、教師教學水平、實驗時間等因素影響。通過改革教學管理、加強教師培訓、延長實驗時間等方法,可進一步提升其培養效果。
關鍵詞: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 大學生; 綜合能力; 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076-003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和廣泛運用,促進了經濟學在許多領域的重大發展,國內外高校紛紛建立經濟學實驗中心并把實驗經濟學納入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國家《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開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等教學項目建設……。在此背景下,構建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并將其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環節,是推動經濟學學科發展、培育經濟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于2016年引入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成為經濟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歷屆學生中實施和運用。通過組織學生課堂實驗和參加全國競賽,發現該實驗能夠較好地彌補傳統經濟學教學的不足、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團隊合作精神,對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1.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簡介
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是為經管類大學生設計的綜合性仿真實驗,其巧妙地將經濟學專業的核心骨干課程與實踐訓練結合起來,通過學生角色扮演和實戰演練,模擬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經營過程,營造真實的經濟環境,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政府、消費者之間經濟行為,其集實戰性、操作性、體驗式、趣味性于一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2][3]。
實驗假定經濟系統由廠商、政府、消費者組成,模擬宏觀和微觀經濟運行。將全班同學分成N家企業團隊,每家企業團隊由4-6人組成,分別擔任總經理、生產總監、財務總監、營銷總監、采購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大家分工合作、齊心協力經營企業。政府由企業團隊競選產生,政府負責制定宏觀調控政策以調控經濟,同時監管全國企業經濟活動。
實驗步驟:第一步,企業團隊參與政府競選,競選成功的團隊扮演當年的政府并且頒布政府政策,其它企業團隊進行宏觀經濟預測;第二步,企業團隊模擬企業運行,進行訂單競標、貸款競標、原材料競標、勞動力競標、土地競標等,獲得相應的生產要素并組織生產;第三步,企業團隊進行生產交付和企業運營核算,獲得企業經營績效的微觀數據;第四步,國民經濟核算,得到GDP、政府稅收、政府支出、通貨膨脹率、失業率、收入增長率等宏觀指標。以后每年都重復該流程,一直到M年運行結束。
2.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扎根理論分析
扎根理論是一種通過系統化資料搜集、整理、歸納來對某一現象進行發掘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關于某一實質領域的歸納性理論的定性研究方法[4]。運用扎根理論分析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即從實際觀察入手,對原始資料歸納總結概況,然后層層編碼,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仿真實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扎根理論分析見表1,其中,一級編碼是學生的參與活動,直接來自于實驗觀察;二級編碼將學生活動上升到學生具體能力;三級編碼上升到綜合能力的三個方面;四級編碼得出仿真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理論判斷。
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實驗促進了學生綜合運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傳統經濟學教學中,主要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知識運用訓練相對薄弱。仿真實驗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經濟理論和分析工具靈活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實驗中學生綜合運用到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博弈論等近十門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運用到宏觀數據統計分析、微觀企業財務分析、市場行情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提高了專業知識和專業工具的綜合運用能力。
(2)實驗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企業經營遇到困難,反過來激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自主學習。例如,實驗中兩家汽車企業經營遇到困難,一家企業有足夠的訂單,但沒有申請到貸款;而另外一家汽車企業有足夠的貸款,但訂單少,生產能力過剩,兩家企業是選擇“合作共贏”還是“兩敗俱傷”?這一問題的選擇,沒有固定模式,需要學生深入分析兩種選擇的后果,進而進行理性思考和決策。
(3)仿真實驗鍛煉了學生實踐能力。傳統大學生實踐能力鍛煉主要在課堂之外,而仿真實驗通過角色扮演和實戰演練,把社會搬進教室,成為學生實踐能力鍛煉的一個重要場所。實驗中,學生組建企業團隊,扮演企業管理者角色,大家相互協商,共同決策,鍛煉了團隊合作溝通能力。每個企業團隊面臨政府競選、產品定價、廣告費投入、貸款競標、勞動力競標、土地競標等多重決策;涉及企業要素購買、生產組織、技術改造、產品銷售等多環節,鍛煉了學生管理決策能力。實驗安排學生多次演講機會,以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實驗結束之后,每個企業團隊撰寫實驗報告,鍛煉其文字表達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每一次決策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市場環境、企業自身經營條件等各不相同、對學生應變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學生不斷臨場應變,及時調整競爭策略,以便在競爭中勝出。
(4)仿真實驗促進了學生就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同學們通過角色扮演,明確每個職位的職責與分工,在N年經濟運行中,執行職位的工作內容,這種職業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工作熱情、豐富了崗位認知,進而影響到今后的職業規劃和就業選擇等。實驗設定的各項規則的遵守,也增強了學生的規則意識。企業競爭中優勝劣汰,讓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殘酷性。每個企業組織勞動力、資金、土地、生產線、原材料等要素進行生產,鍛煉了他們資源整合能力。實驗結束后,對實驗進行總結和反思,許多同學提出了軟件設計改進和實驗規則設計的相關意見,培養了其批判性思維能力。
3.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調查
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專業全體學生參與到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中,部分學生還參加了基于該實驗系統的“全國高校經濟學綜合博弈大賽”并獲的全國賽和區域賽的獎勵。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問卷設計包括四個模塊:基本信息模塊,包括學生性別、生源地、是否轉專業等信息;認知模塊,考察學生對實驗的總體認知;專業知識模塊,調查學生運用了哪些專業知識,學到哪些經驗;能力模塊,考察學生的能力鍛煉。
調查于2019年6月和2020年11月在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專業2016級和2017年全體同學中展開,在他們完成實驗課程之后一周內進行。調查總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11份,其中有效問卷201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5.26%。201份有效問卷中,男生占42.79%,女生占57.21%;來自城市學生占49.25%,來自農村占50.75%;轉專業學生24人,占比11.94%。調查結果如下:
(1)學生對實驗總體認同度較高。98.51%的學生表示實驗課程與經濟學專業學生能力培養高度相關;95.02%的同學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該實驗;96.02%的學生認為其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在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中,所有組都表示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促進了對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
(2)學生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相關知識,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學生將綜合運用多門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學生明確表示運用到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博弈論的相關知識,約八成的學生表示運用了產業經濟學、會計學的知識,六成以上學生表示運用了金融學的知識。另外,還有學生認為還運用到管理學、財政學、企業經濟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見圖1)。
當問及運用到宏微觀經濟學的哪些具體知識時,97.8%的學生表示運用到政府宏觀調控政策,89.22%的學生表示運用到GDP核算理論,80.23%的學生表示運用了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微觀經濟學具體知識方面,93-95%的學生表示運用了廠商理論、市場理論,89%的學生表示運用了價格理論;另外,還有近11%的同學表示運用到邊際效用遞減、需求與供給彈性、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等。
學生學到企業經營的許多經驗。調查中,90%以上的同學表示學到了產銷協調、資金充足、成本控制、企業合作,24.18%的同學表示還學到了風險控制、資金預算、營銷策劃、企業經營目標等等(見圖2)。
當問及遇到的最重要問題時,38.46%的同學表示是資金不足或資金鏈斷裂,17.58%的同學表示是成本控制不好,30.77%的同學表示是生產決策失誤,6.59%的同學表示是組員溝通問題,另外,6.59%的同學表示生產原料不足、規則熟悉度不夠。
(3)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實驗對學生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89%的學生表示提高了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90%的學生表示提高了決策能力、約96%的同學表示提高了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約88%的同學表示提升了其表達能力,近77%的同學表示提高了應變能力,80%的同學表示提高了就業能力(見圖3)。
學生能力培養中,就業能力培養是很重要的環節。調查中,有82.63%的同學表示實驗對其就業規劃有影響,83.02%的學生認為對今后就業有幫助。
(4)實驗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受到學生努力程度、教師教學水平等因素影響。調查發現,學生對實驗對其能力提升效果評價存在著差異,有少部分生認為其作用不明顯。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夠,在團隊分組中,存在搭便車的心理,不愿意花費時間學習規則和認真投入實驗過程。二是教師教學有一定問題。如對規則講解不詳細、實驗數據分析不深入、實驗進程控制不適當等,影響學習效果。三是實驗時間較短,實驗過程僅2-3天,學生很難完全領悟和掌握。相比之下,參加全國競賽的同學,除了課堂實驗之外,還要反復演練和操作,直至精通,他們明確表示虛擬仿真實驗激發了其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綜合能力。
4.結論與建議
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對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該實驗在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專業歷屆學生中的實踐和運用表明,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能夠一定程度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有效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實驗促進學生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相關知識,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經驗,有效提高了其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決策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調查還發現,實驗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與學生的認真程度、教師教學水平、實驗時間等因素相關。
進一步加強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建議:第一,加強改進教學管理,督促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可適當減少團隊成員數量,增加組內評分環節,以減少學生搭便車的行為。第二,提升任課教師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該實驗要求教師既要精通實驗、又要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專業知識。建議培訓專業教師負責該課程教學,通過參與實驗、觀摩教學、模擬教學等多種手段,促進教師熟悉實驗規則和過程,提升教學經驗和教學藝術。第三,適當延長實驗時間,給學生更多機會操作和演練。可將實驗延長到10年及以上,既可以避免行為的短期化,還可以通過反復操練,增強學生對實驗的領悟和掌握,有效提升其綜合能力。
基金項目: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X2017042)
參考文獻:
[1]孫永平,胡娟,嚴飛.實驗教學在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運用探索[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04):105-108
[2]趙明霏.經濟學沙盤模擬實驗教學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1):281-285
[3]高俊峰.經濟學虛擬仿真實驗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04月
[4]賈哲敏.扎根理論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應用:方法與實踐[J]中國行政管理,2015(03):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