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萍 謝洋
【摘 要】目的:探討高危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危孕產婦,以Excel隨機函數法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45例,參照組采取圍生期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取間歇性氣囊加壓法和壓力梯度彈力襪干預。結果:干預組Hb、D-dimer均低于參照組,且PT高于參照組(P <0.05)。提示護理干預降低了孕產婦血液高凝狀態,干預組DVT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 <0.05)。結論:在圍生期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間歇性氣囊加壓和彈力襪干預能預防高危孕產婦DVT風險,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高危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護理措施
DVT在臨床十分常見,多因血液高凝狀態、靜脈血流滯緩所致,患者臨床癥狀以一側肢體突然腫脹、局部疼痛為主。調查研究顯示,妊娠期產婦DVT發生率要高于正常女性4倍~5倍,產婦活動量減少、創傷、手術、產后護理不良、高齡、高危等風險因子是導致DVT的主要因素[1]。除了采取藥物干預外,物理干預和圍生期護理也同樣重要。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探討了高危孕產婦DVT的預防和護理措施,詳見下文。
1.1 分組對象
抽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危孕產婦,以Excel隨機函數法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45例,參照組,年齡23歲~36歲,平均年齡(27.14±2.31)歲,孕周26周~32周,平均(26.27±1.83)周;干預組,年齡24歲~36歲,平均年齡(27.08±2.42)歲,孕周27周~31周,平均孕周(27.14±1.46)周。
納入和排除標準:①所有孕產婦均為妊娠期合并癥高危孕產婦,包括合并血小板減少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或因產時因素需采取剖宮產終止妊娠的患者;②排除合并下肢血管嚴重動脈硬化、肺水腫、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血栓性靜脈炎的孕產婦。
1.2 方法
1.2.1 參照組采取圍生期常規護理,包括講解DVT發生原因、危險因素、后果,指導孕產婦對DVT常見癥狀進行正確預防;產前告知產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引起孕產婦的足夠警惕,產前產后均需注意低脂、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分娩后6h協助產婦進行足背屈、抬腿、下肢肌肉按摩等主動和被動活動;剖宮產產婦產后需盡早停用導尿管,鼓勵其及時排空膀胱,盡早下地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1.2.2 干預組在上述基礎上采取間歇性氣囊加壓法和壓力梯度彈力襪干預,間歇性氣囊充氣加壓裝置使用靜脈循環泵,2次/d;使用壓力梯度彈力襪前先測量孕產婦小腿最大周徑和大腿根部周徑,選擇合適的彈力襪,穿戴時保持下肢皮膚清潔干燥,先讓雙腿抬高30s左右促進血液回流,隨后平放雙腿,以手掌撐開彈力襪輕柔向上拉起,讓足跟、踝部、小腿到達對應維持,隨后將彈力襪貼身撫平,觀察下肢血運情況。
1.3 觀察方法
產后7d觀察對比兩組孕產婦血紅蛋白(Hb)、D-二聚體(D-dimer)、凝血酶原時間(PT),并對比兩組DVT發生率。DVT判斷標準:以彩色多普勒超聲和下肢深靜脈超聲造影進行判定,靜脈血管無法被壓扁、血栓處靜脈內無信號或僅有少量血流信號,靜脈腔內存在實質性回聲即可確診為DVT。
1.4 統計學方法
2.1 凝血和血栓指標
干預組Hb、D-dimer均低于參照組,且PT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DVT發生率
干預組共有2例孕產婦發生DVT,參照組有8例,干預組DVT發生率4.44%低于參照組17.78%,2χ=4.050,P=0.044。
本次研究結果原因分析為:①目前針對高危孕產婦DVT的常規預防護理缺乏統一的預防性措施,預防和護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②本次研究在圍生期常規預防護理的基礎上增加間歇性氣囊加壓法和壓力梯度彈力襪兩種機械干預方法,其中間歇性氣囊加壓是近年來應用廣泛的壓力療法,借助足底靜脈泵能增加孕產婦下肢皮膚血流,促進靜脈血流重新分布,尤其是表淺毛細血管的灌流,從而能促進改善肢體血流瘀滯狀態,預防DVT。相關研究顯示,壓力梯度彈力襪能將持續性適度壓力傳導至靜脈管壁,抵消血液凝滯導致的靜脈內壓增高,緩解下肢靜脈過度擴張,避免D-二聚體等凝血因子的聚集黏附,從而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血液瘀滯。兩種機械干預方法聯用可糾正血紅蛋白過高、凝血酶原時間過長等體征,進一步降低高危孕產婦DVT風險[2,3]。
綜上所述,在圍生期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間歇性氣囊加壓和彈力襪干預能預防高危孕產婦DVT風險,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丹妮.優質護理對預防產婦剖宮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1,38(1):60.
[2] 嚴瑞興,范雪芬.加強護理干預在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我和寶貝,2021,11(1):74-75.
[3] 周會.探討早期護理干預用于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