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周華 劉玉潔 張秀敏 段紅莉
【摘 要】目的:對中風后抑郁治療,柴胡疏肝散應用效果進行觀察。方法:樣本98例,選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均分兩組,觀察組用藥柴胡疏肝散,常規組用藥右佐匹克隆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比對療效。結果:抑郁評分,觀察組得分較低(P<0.05)。結論:中風后抑郁癥可采用柴胡疏肝散進行治療,效果良好。
【關鍵詞】中風;抑郁;柴胡疏肝散;效果
中風在心腦血管疾病中,危害性、影響性均較高,因疾病群體以中老年為主,患者預后就恢復進程普遍較為緩慢,且并發癥及后遺癥發病概率較高[1]。中醫治療疾病采用辨證論治,通過分析發病機制給予患者治療用藥,其治療作用及用藥后疾病康復概率較高。以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柴胡疏肝散,對中風后抑郁患者行治療,能夠使患者抑郁情況得到充分改善,在疾病治療中用藥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樣本98例,選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均分兩組。觀察組,男25例,女24例,共49例,年齡55歲~60歲,平均年齡(58.33±2.17)歲,病程1個月~3個月,平均病程(2.12±0.43)個月;常規組,男26例,女23例,共49例,年齡55歲~60歲,平均年齡(58.46±2.21)歲,病程1個月~3個月,平均病程(2.35±0.26)個月,未見差異(P>0.05)。
1.2 方法
右佐匹克隆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常規組:右佐匹克隆片:單次給藥3mg,24小時給藥一次,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單次給藥10mg,24小時給藥一次,患者服藥時長共2個月。
柴胡疏肝散治療觀察組:柴胡疏肝散由白芍20g、柴胡20g,香附10g、枳殼10g、川芎15g、陳皮8g、甘草8g組成,清水500ml,煎制飲劑200ml,早晚各取100ml口服,服藥時長共2個月。
1.3 觀察指標
HAMD量表評測治療前、治療7d后、治療15d、治療30d患者抑郁情況,分值24分,高者抑郁明顯。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評估結果比對,觀察組療效組間顯著(P<0.05),見表1。
中風后抑郁的發生,多是在中風疾病影響下,患者精神、心理負擔感加重所導致,因疾病干擾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語言表達能力、自理能力等,因此生活質量較既往明顯下降,加之疾病所引發的痛苦感受,促使心理狀態出現異常,由此導致抑郁癥發病。
抑郁作為情感障礙類疾病,發病后除造成患者個人行為異常外,且在疾病長期影響下,人體組織器官功能將出現明顯下降,造成不良機體感受,干擾患者生存質量。中醫認為,中風后抑郁,是由中風所致肝腎虧虛為根本,引發氣血阻滯、郁結、肝失疏泄,發病在腎經、肝經,因此,疾病的治療應從疏肝理氣方面入手,輔以活血通絡,以此做到有效治療[2]。柴胡疏肝散在中成藥組方中,對肝氣郁滯證具有針對性治療作用,多應用于肋間神經痛、肝臟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治療當中,組方由白芍、柴胡、香附、枳殼,川芎、陳皮、甘草等組成,柴胡、香附屬君藥,藥性溫和,主肝經,可通經理氣,散淤止痛,具有活血、行氣等功效,加入組方中,與柴胡、香附藥性綜合,能夠調節肝經,散肝經淤[3]。芍藥、甘草均為佐藥,存養血、柔肝、散急等作用,對人體氣血不足起到調節作用,陳皮作用于肺、脾經,理氣效果極佳,枳殼可以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因此陳皮、枳殼合用,可調節經絡,順氣行血,將上述中成藥物合用,組成柴胡疏肝散組方,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等功效。采用柴胡疏肝散對中風后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用藥后,患者氣滯血瘀癥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調節肝經,使肝氣得以疏導,由此化解患者‘郁證,疏散情志,同時有效養血聚氣,調節中風所致肝腎虧虛,從根本上對中風、抑郁起到有效治療,以此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對患者抑郁、中風疾病具有良好治療效果,提高其疾病康復概率,藥用價值十分顯著[4]。此外,柴胡疏肝散在中風后抑郁治療中,藥用安全性較西藥更為良好,因組方中藥物均屬中成藥物,毒副作用較小,因此,柴胡疏肝散在疾病治療中,多重用藥優勢。
綜上所述,柴胡疏肝散治療中風后抑郁,療效確切,疾病治療效果良好,藥用價值極高,建議對其進行使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益偉,梁暉.柴胡疏肝散治療肝氣郁結證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23):44-46.
[2] 尤圓圓,劉泰.柴胡疏肝散治療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18):2638-2641.
[3] 袁鋒.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8,30(8):1557-1559.
[4] 趙成巧.加味解郁通絡湯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中風后抑郁癥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4):717-718.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20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