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媛
【摘 要】精神科患者是指感知覺、思維、注意、記憶、情感、行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識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由于心理活動障礙,歪曲地反映客觀現實,喪失社會適應能力,或傷害自身和擾亂社會秩序的患者。相比于其他患者,精神科患者有著一定的特殊性,醫護人員需要對其開展特殊護理。就精神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研究,結合臨床實際經驗,制定出相應的對策,能夠有效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院護理的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推動精神科護理質量不斷提升。
【關鍵詞】精神疾病;臨床護理;對策探討
相比于其他科室,精神科護理工作難度更大,安全問題也更加突出,醫患糾紛發生率高,醫護人員必須對護理工作的安全性予以充分重視,確保后期工作能夠順利實施,增強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而對精神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加以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和現實作用。
1.1 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缺乏自主控制能力,身心存在障礙,往往會出現妄想幻覺、煩躁不安、易激怒等情況,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有臆想綜合征發生,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摔倒、步態不穩,自傷,傷人,出走,再加上患者存在認知障礙,拒絕配合治療,抵觸醫護人員,給精神科護理帶來不確定性因素,造成安全隱患。
1.2 護理人員職業責任感不足
只有懷揣積極、熱情的服務態度,才能確保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安全可靠。但根據臨床護理來看,一些精神科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責任意識,沒有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異常,導致護理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一些護理人員職業責任感不足,在崗位上打瞌睡、沉迷聊天,沒有集中精力投入到護理工作中[1],導致護理工作存在風險。
1.3 護理質量體系不夠完善合理
作為護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護理質量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沒有真正落實,就會導致實際操作同相關制度相偏離,致使護理安全存在較大風險。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操作中,沒有按照制度正確擺放護理設備用品[2],沒有定期更換、檢驗護理標識,當精神科患者處于特殊時期時,醫護人員需要對其進行肢體保護約束,如果沒有做好信息記錄的話,患者的肢體約束帶無法得到定期更換,再加上一些護理人員信息記錄有誤,導致肢體約束帶更換時間延長[3],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發生骨折等意外情況,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2.1提前預知患者發病規律
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提前預知患者發病規律,可以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就拿精神分裂癥來說,這一疾病有著易反彈、頑固性強的特點,存在季節多發性,一般春季多發。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較差,感情比較脆弱,在治療這類疾病時,西藥副作用比較大,比如奧氮平,碳酸鋰,利培酮,氯氮平等,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胃腸不適,粒細胞缺乏,錐體外系反應,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盡量少用西藥或不用西藥.多用中醫中藥調理患者身體,活血化瘀,清熱滌痰,醒腦開竅.從根本上解決病癥,引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多和家人朋友溝通,保持愉快的心態,保持規律的作息,減少不安全因素。
2.2 提高醫護人員責任意識
在護理實踐中,醫院必須要加大力度,做好安全教育管理,讓醫護人員充分認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落實責任擔當,確保護理素養滿足要求。在具體護理中,規范操作,確保醫護人員的護理行為符合相關規章制度,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準確把握工作的重點內容,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避免護理工作存在漏洞,出現患者私自逃跑、傷害醫護人員、自傷等惡劣事件發生,認真落實“三防”護理,確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2.3 完善醫護管理制度
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相關護理人員應努力改善病房環境,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優化病房中不科學的布置設計,控制精神病患者隨意行走的情況,醫院要合理定制崗位分配制度、交接班制度,平衡控制醫護人員工作量,通過及時溝通交流,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護理能力。
2.4 加強培養護理人員專業素質
在護理管理工作中,醫院要開展技能培訓、法律知識培訓以及安全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確保其護理業務技能、法律思想、風險防范意識過關,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保障。在具體實踐中,通過舉辦宣講會、培訓班的方式,普及風險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養。正確安排醫護人員工作時間、休息時間,使他們在緊張忙碌的工作后,身體和心理得到充分放松,避免由于過度勞累,致使安全事故發生。
在精神科臨床護理中,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影響,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關護理人員要強化自身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風險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醫院通過采取各種培訓教育,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強化培訓學習,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吸取教訓,避免不良事件發生,為精神病患者和護理人員的生命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梅飛,付飛.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探討[J].醫藥前沿,2019,9(13):170-171.
[2] 柏海麗.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心理月刊,2019,14(4):58.
[3] 安良帥.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