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淼
【摘 要】目的:探討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配合護理的有效價值。方法:擇取我院在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間行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患者80例,根據護理形式的差異,分為研究組(n =38)和對照組(n =42)。對照組行基礎護理干預,研究組行系統護理配合,比較兩組圍術期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在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量比較中,兩組無差異性(P >0.05);研究組術后住院用時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76.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中,加行系統的護理配合,可幫助臨床滿意度的提升,圍術期指標的改善。
【關鍵詞】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護理配合;效果分析
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是一種新型微創形式,可通過臍進入到操作孔道,將手術設備放置從而完成手術操作[1],當前在符合手術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因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開展時間較短,對醫療設備、醫療技術和術后干預具有高要求,因此積極的手術護理配合對于臨床十分關鍵[2]。基于此,本文將分析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配合護理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行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患者80例,根據護理形式的差異,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8例,對照組42例。研究組,年齡50歲~60歲,平均年齡(55.78±6.73)歲,囊腫直徑6cm~12cm,平均直徑(9.48±2.82)cm。對照組,年齡50歲~60歲,平均年齡(56.03±6.62)歲,囊腫直徑6cm~12cm,平均直徑(9.37±2.71)cm。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①盆腹腔手術;②肝腎功能障礙;③尿常規、血常規和電解質失衡。納入標準:①成功進行手術;②具有正常交流能力。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保持平臥位,進行氣管插管,在臍中央區域選取弧形切口,長度為2.5cm,切口中間放置單孔腹腔鏡開口器,建立12mmHg氣腹,而后將單孔腹腔鏡通道開通,應用腹腔鏡確定卵巢囊腫位置。
對照組行基礎護理干預,研究組手術前后行系統護理配合,①術前干預,手術前護理人員需要記錄患者是否存在基礎疾病,存在的貧血和水電解質紊亂反應是否改善。術前巡訪患者階段,保持良好體位,在術前的24小時~48小時腸道準備,術前禁食禁飲。②手術中指導,患者在氣管插管下進行全身麻醉,術中測定患者的血壓、心率指標,進入手術室后為患者開放靜脈通路,聯合麻醉醫師進行全麻氣管插管處理,超聲刀放置在醫師后,固定光源等設備,打開設備,如手術中腹腔內部和環境溫差有所差異,可應用消毒液擦拭;每120分鐘幫助患者按摩肩膀和小腿,降低壓瘡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評定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和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其中分數≥90分判定為十分滿意;60分~90分判定為尚可,<60分判定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2.1 圍術期指標分析
在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量比較中,兩組無差異性(P>0.05);研究組術后住院用時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分析
研究組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對照組出現2例(4.76%)傷口感染,組間比較無差異性(2χ=1.8559,P=0.1730)。
2.3 護理滿意度分析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和常規腹腔鏡手術形式比較,經臍單孔方法在臍部位置的手術中,疤痕具有隱蔽性特征,達到了美觀和微創的優勢,顯著減少了術后疼痛和住院時間,因此和常規手術相比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3]。在本文結果中證實,研究組術后住院用時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76.20%(P<0.05)。由此結果證實,系統的手術護理配合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住院時間,從而提升了臨床滿意度。
綜合以上結論,經臍單孔卵巢囊腫剝除術配合護理的效果明顯,可提升治療效果,這有助于臨床分析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敏,李丹紅,王遠菊.經臍單孔腹腔鏡輔助下妊娠合并卵巢囊腫體外剝除術8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9,35(11):874-876.
[2] 張真,李俐輝,張海濱,等.單孔腹腔鏡聯合經臍小切口體外妊娠期巨大卵巢囊腫剝除術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12(6):361-365.
[3] 劉思偉,李元宏,雷華江,等.無入路平臺經臍單切口腹腔鏡與多孔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