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雁 王雨梅
【摘 要】目的:研究PBL聯合C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本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01月納入的60例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生,依照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分別實行PBL聯合C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比較應用效果。結果:參照組實習各項評分均低于觀察組;比較兩組滿意度,觀察組較高(P <0.05)。結論:通過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展開PBL聯合CBL教學法,能夠提高實習生的考試成績和滿意度。
【關鍵詞】PBL聯合CBL教學法;心血管內科;實習教學
心血管內科不僅是臨床重要科室,同時也是展開內科實習的重點科室。臨床實習期間,怎樣提高學生的興趣、熱情并保持和諧、融洽的實習氛圍,使學生在有限時間里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一直以來都是臨床實習的關鍵所在[1]。當前在臨床醫學教學中,PBL教學法和CBL教學法較為常見。對此本文針對PBL聯合C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本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01月納入的60例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生,依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20歲~26歲,平均年齡(22.05±1.33)歲,參照組,男9例,女21例,年齡20歲~25歲,平均年齡(22.31±1.07)歲。兩組基線資料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研究的實習生均知曉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該組實行傳統教學法。帶教老師要依照教學大綱合理選擇臨床案例,并指導學生展開床旁問診、查體以及輔助檢查,由帶教老師補充其查體情況并匯報病史,提出治療計劃,并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和內容。
1.2.2 觀察組 該組展開PBL聯合CBL教學法。帶教老師依照培訓大綱相關要求對臨床典型案例進行合理選擇,并提出討論主體,在教學查房前2天~3天,要在微信群中發布和教學查房病例相關的信息、檢查結果以及診斷治療情況等,設置教學目標、預習問題,住院醫師則要事先掌握病例并對患者既往病史進行耐心詢問,思考問題并查閱相關資料,在對患者疾病診斷以及鑒別診斷進行充分了解后即可制定后續診斷和治療計劃。教學查房過程中,管床住培醫師要匯報專科查體及病史,如果有必要,其他學員則可以補充查體及病史匯報情況,教師總結歸納后分別示范錯誤和正確查體手法,并展開交流探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病歷書寫等實習效果,同時評估實習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并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2.1 分析兩組的實習效果
觀察組中,其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病歷書寫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照組滿意度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臨床醫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的紐帶,一直以來在臨床教學中都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心血管內科中,其疾病類型較多且病情復雜,是展開臨床實習、教學的重要科室,而臨床實習教學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實習成效產生直接性影響。所以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就顯得非常關鍵。
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圍繞教師為主體地位,帶教老師查房期間會詢問系統體檢、病史、查閱輔助檢查等,之后依照疾病產生因素、臨床特征、治療方式、輔助檢查、預后等展開教學和講解。而學生主要是聽教師講述,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無法獲得充分展現,因此實習生并不能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教學效果較差。PBL強調以醫學生為主體,而在CBL教學法中,其主要以病例為基礎,旨在指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靈活應用,進而使其實踐操作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該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機結合,有研究發現[2],在臨床教學中應用該教學模式,對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極為有利,教學成效明顯。將兩種教學模式聯合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實習效果,同時對于促進學生教學滿意度的進一步提高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并對其他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索,進而提高教學以及實習成效。
綜上所述,PBL聯合CBL教學法在臨床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對臨床教學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曉萌,李中,張征,等.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在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及探討[J].當代醫學,2019,25(10):182-184.
[2] 高偉勤,楊光遠,趙曉輝,等.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4):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