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家庭延伸護理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和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從2019年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分別采取家庭延伸護理、常規護理模式,將飲食攝入達標率和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作為兩組研究對象的評價指標。結果:觀察組飲食攝入達標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明顯更高,對比差異明顯(P<0.05);在出院時,兩組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對比差異并不大(P>0.05)。在出院12個月后,觀察組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明顯要比對照組低,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針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延伸護理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可以給予飲食結構合理性一定的保障,同時還可以確保血糖控制水平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家庭延伸護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血糖控制
糖尿病的出現,會嚴重損害心臟、神經等系統和器官,其多發性和終身性特點顯著。現階段,在糖尿病治療方面,根治方法尚未出現,只要得以確診,需要一生堅持服藥。基于臨床視角,有效的護理措施[1]可以對患者臨床癥狀予以有效改善,但是在出院后,如果護理和治療的系統性不足,極容易加劇血糖控制波動的異常狀態,導致其他癥狀的出現,從而使患者生活受到影響。本文探討了家庭延伸護理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和血糖控制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5歲~85歲,平均年齡(70.38±7.12)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6歲~85歲,平均年齡(70.76±7.43)歲。驗證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P>0.05),統計學不呈現出數據研究意義。
1.2 方法
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為對照組,采取家庭延伸護理為觀察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首先,評估病情。在患者出院前7天,延伸護理小組應做好臨床資料的收集工作,對患者不良飲食習慣進行深入分析,從具體病情出發,營養師應確保食譜搭配的合理性,對患者各類食物衡量攝入方法進行指導[2],推動食物攝入量化概念的形成,然后患者應將每日進食量和時間等記錄完整。其次,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的180天內,延伸護理小組的電話隨訪應間隔7天進行,隨著時間不斷增加,應每月進行1次,旨在對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狀況高度明確[3],針對患者在院外治療時間的問題,應及時為其答疑解惑,如在飲食方面和服藥方面等。再次,家庭訪視。延伸護理小組家庭訪視應間隔1個月進行1次,重點監測患者的血糖情況,并使患者實際上遇到的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1.3 觀察指標
將飲食攝入達標率和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作為兩組研究對象的評價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2.1 飲食攝入達標率對比
觀察組飲食攝入達標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明顯更高,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對比
在出院時,兩組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對比差異并不大(P>0.05)。在出院后12個月后,觀察組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明顯要比對照組低,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在糖尿病的預后方面,患者自身為重要一項影響因素,在經濟條件的影響下,諸多患者均提出院外自我護理的需求,但是如果患者缺少良好的自我行為意識,服藥和飲食均不符合合理性要求,很難推動糖尿病預后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家庭延伸護理來說,使健康教育和護理服務內容實現了有機融合,借助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4]可以對患者遵守治療規則形成正面指導,確保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在糖尿病治療評價標準方面,空腹血糖和HbAlc水平備受臨床的高度關注,借助延伸護理服務,可以使糖尿病心理狀態得到有效改善,不斷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綜上所述,家庭延伸護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不容小覷,有助于確保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同時將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于靖靖.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17-118,156.
[3] 馬秀花,李月美.延伸護理方案對不同民族地區糖尿病患者自我行為改變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8):1039-1042.
[3] 商曉群.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延伸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8):253-254.
[4] 高莉,楊韻歆.“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延伸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35):4453-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