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平
【摘 要】為了滿足現代高等護理人才培養需求,教育過程中必須展開改革與創新,針對當下的護理崗位發展現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已經開始加強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通過多種不同方法,結合臨床實踐進行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同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本文會對臨床思維能力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臨床思維能力;高職;護理教學
近些年我國逐漸提高對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并加快高等職業護理人才培養,這也代表我國高職護理教學迎來重大挑戰。當下學生最缺乏的就是臨床思維能力,這也是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想要確保學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能夠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必須要積極開展臨床思維培養。準確來說臨床思維能力十分復雜,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疾病進行診斷和分析,同時要有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判斷決策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也是目前高等護理人才的主要培養方向。
1.1 過于重視基礎知識傳遞在以往的高職護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側重基礎知識傳遞,所以導致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薄弱,并且很多教師仍然采用講授的形式,對于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并沒有太多幫助[1]。同時考核評價體系同樣側重基礎理論,對學生綜合運用、分析能力評價較少,所以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或者由醫院方面展開臨床護理培訓,這也加劇了醫院的管理壓力。
1.2 護理實踐教學不夠靈活臨床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包括邏輯推理、判斷分析以及診斷治療,如果在高職護理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或教學不夠靈活,必然會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運用不足。目前來看很多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學方法上沒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學生通過機械性的模仿,去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尤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甚至護理語言都在模仿,自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在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發展受限,所以才會存在臨床思維薄弱的現象,無法滿足現代護理崗位需求。
2.1 三問教學法對于高等護士人才來說,臨床思維能力往往代表實踐過程中的分析、決策以及判斷等,這是開展診斷與治療的基礎條件,因此成為優秀臨床護理人員的必備品質。由于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護理人才,都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精英,所以更需要具備良好的工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臨床思維培養,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不過臨床思維往往需要長期系統性培養,并且要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采用三問教學法。該方法的核心在于設問,也就是在護理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點提出三個或以上關鍵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充分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意識與能力[2]。比如教師在講解呼吸系統疾病時,提出肺癌診斷、化療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的問題,學生通過自行收集、整理資料回答問題,從而發現問題中的關鍵點,并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臨床思維。
2.2 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是以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命名,該方法主要強調高效能的工作與學習,并且通過學習掌握更多新事物,對于高職護理教學來說,能夠有效加深知識內容的解讀,從而養成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并且更快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準確來說費曼學習法更注重實踐性,教師設置問題由學生自行操作,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講解和啟發,最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比如把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展開情境式的實踐訓練,由學生扮演病人和護理人員的角色,在短時間內熟練操作實踐教學內容,同時能夠處理各類突發問題。教學結束后需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掌握進行判斷,可以引導學生復述操作內容,在學生無法流暢表達的條件下,應該再次練習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
2.3 病歷討論教學法在高職護理教學過程中,應該詳細規劃好課程體系,除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外,應該融入一些實際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尤其在教學進入不同階段后,必須要逐步提高教學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例如教師采用病例討論教學方法,首先選取一名學生代表,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病人資料,課堂中首先由學生進行討論,包括疾病、心理以及護理等方面,最后制定出完善的護理目標與措施。教師可以提出正確的臨床護理工作責任,并與學生的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這個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臨床工作中進行快速分析、發現問題。
2.4 實踐中轉換身份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代表學生不僅要獲取護理知識,應該能夠通過運用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增加更多實踐性,確保得到更多臨床實踐機會。例如教師開展臨床實習活動,根據實習科室的相關疾病知識進行講解,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轉換身份,要求學生自己選題,并制作相應的PPT,從而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3]。學生在自己制作多媒體幻燈片時,需要查找典型病歷資料,從而掌握更多學科知識與邊緣知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與臨床思維。
在高職護理教學過程中,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至關重要,也是學生未來能夠真正適應崗位工作的關鍵,不過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需要過程,教師應該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實踐,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良好成長。作為高等護理人才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與品質,院校應該制定系統的培養方案,同時結合臨床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充分指導,并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另外要注意教材與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銜接,從而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確保每位高等護理人才都能具備臨床思維能力,在護理工作中發揮出自身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清潔,彭俊秋,操傳斌,等.護理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7):157-159.
[2] 劉勤,董金梅,岳俊林.護理專業大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5):77.
[3] 葉靜.高職院校護生護理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學園,2018(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