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欣玲
【摘 要】目的:探討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硬化診斷中的價值及護理要點。方法: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為觀察組,另選同期體檢的非糖尿病者100例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患者腘動脈、足背動脈內膜情況,并測定內-中膜厚、阻力指數。結果:觀察組下肢動脈硬化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內膜光滑率低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血流內經低于對照組,血流速度、RI及IMT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可全面評估患者下肢動脈內膜、斑塊、血流動力學、狹窄程度、IMT進行全面評估,對糖尿病足的早期診斷有指導意義,對于下肢有動脈硬化改變的患者進行科學合理干預是預防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2型糖尿?。徊噬嗥绽眨幌轮∽?;動脈粥樣硬化;護理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高,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系統缺陷、體外因素等相關。當病情進展至并發癥時,可表現為相應器官受損癥狀,包括視網膜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神經系統病變及足部病變等[1]。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下肢血管病變和感染,嚴重時可致殘。盡早對血管病變進行診斷和干預對于降低糖尿病足患者致殘率有重要意義[2]。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在血管病變方面的診斷得以廣泛應用,其可實現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動態、多角度觀察,有利于盡早發現下肢動脈病變情況,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指導[3]。本研究旨在分析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在糖尿病患者下肢病變中的應用價值,同時對下肢病變高風險者給予健康教育和護理,以期降低糖尿病足致殘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另選同期體檢的非糖尿病者100例設為對照組進行研究。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40歲~80歲,平均年齡(58.13±7.54)歲。對照組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42歲~79歲,平均年齡(57.94±7.7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采用美國GELOGIQ E9、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7.5MHz~12MHz,取樣容積1.5mm~2mm,血流夾角≤60°,流速低限10cm/s。沿血管走形方向性橫、縱向掃查,側臥與俯臥位掃查脛后動脈和腘動脈,平臥位掃查足背動脈,獲取血流速度、血流內徑、阻力指數(RI)、內-中膜厚度(IMT)。二維超聲觀察血管壁及血管腔內有無斑塊、狹窄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2.1 下肢動脈超聲檢查結果
觀察組下肢動脈硬化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內膜光滑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多普勒超聲各參數對比
觀察組血流內經低于對照組,血流速度、RI及IMT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1 多普勒血流檢測儀對糖尿病患者下肢病變的檢測價值
糖尿病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發展至中后期較嚴重的并發癥,相關統計指出,因糖尿病足截肢率遠高于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發的截肢率。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長期處于偏高狀態,可損害全身血管和多臟器、系統,嚴重時因其血管狹窄甚至閉塞,其發病機制為長期高血糖導致糖基化終末產物增多,發生氧化應激反應后因其血管炎癥反應,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改變[4]。此外,血糖的長期升高可引發脂質代謝障礙,進而沉積于動脈內膜中并發生變性,導致內膜增生和纖維化,使患者血液黏度升高,呈現高凝狀態,導致血小板聚集功能亢進,易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繼發血栓[5-7]。下肢血管是糖尿病所致的血管病變較早受累的部位,盡早發現下肢血管病變并加以干預對于阻止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下肢動脈病變有較高的診斷腳趾,其可顯示下肢血管血流信號、血管壁和管腔內回聲,進而判斷病變程度與位置[8]。本次研究中,對比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下肢血流指標[9,10],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動脈管腔光滑率更低,下肢動脈硬化發生率更高,提示2型糖尿病發生下肢動脈病變的情況十分普遍,但非糖尿病者亦有一定的下肢動脈病變發生率,彩色多普勒能較準確地反應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和粥樣硬化情況。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病變的多普勒超聲改變主要是管腔狹窄、血管內膜不規則、斑塊形成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測定患者血管內徑、血流速度、RI、IMT,靈敏度高,本次研究中,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管內徑明顯縮窄,血流速度、RI及IMT顯著增加,糖尿病足的形成于足背動脈粥樣硬化改變有重要聯系,血管內膜增厚、斑塊形成、管腔狹窄是引發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動脈管腔的狹窄可導致局部血流速度加快,反向血流消失,遠端血流減緩,狹窄處血流阻力增大。可見,糖尿病下肢病變者可表現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上的異常,通過多普勒血流檢查能夠早期發現糖尿病下肢病變,盡早干預,阻止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發展,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
3.2 糖尿病足高?;颊叩淖o理
針對多普勒血流儀檢出的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變的患者,應當視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給予其科學的健康指導和護理,從而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護理對策包括:①心理干預: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糖尿病足的危害、及時治療和提升自我護理能力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從而積極配合后續治療與護理。了解患者心理動態,及時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解除思想負擔。②嚴格控制血糖:認真執行糖尿病治療方案,住院期間對于血糖水平控制不穩定者,每日進行4次~6次動態監測,盡快控制血糖至目標范圍并保持,血糖控制穩定,達到出院標準后予以出院,每周進行1次~2次血糖監測,每3個月進行1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查[11]。③足部護理:教會患者自我觀察足部情況,包括顏色、溫度、感覺等變化,指導患者穿鞋前首先確定鞋內無異物,穿著鞋底透氣、柔軟的鞋襪,避免長時間用腳,減少足部損傷。洗腳水溫度不要過高,避免燙傷。足部皮膚瘙癢時避免抓撓,每日對足部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足部清潔干燥,減少感染概率。④健康宣教: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幫助患者掌握血糖、血尿測定技術、血糖控制方法、日常飲食注意事項等知識[12]。⑤定期到醫院復查,每隔3個月~6個月到醫院復查1次,視情況給予改善微循環、活血化瘀等治療,改善足部微循環,改善組織缺血狀態。⑥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適當運動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體重,改善血糖代謝。運動強度決定運動效果,運動項目的選擇因人而異,應當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容易堅持、患者感興趣的項目,常見病運動包括步行、太極拳、慢跑與騎自行車等。運動量應當根據患者耐受度制定,若患者運動后十分鐘內,心率恢復至安靜狀態時的心率證明運動量比較適宜。⑦飲食計劃,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案應當控制總熱量。限制各種甜食,增加纖維素含量高的失誤,如粗谷物、豆類和新鮮蔬菜等,每日飲食中使用纖維量應當超過40g,加速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減少或延遲糖類食物在腸道的吸收和轉化,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同時纖維素體積較大,患者進食后飽腹感強,利于患者體重控制,對于血糖達標和預防遠期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珂欣,徐楊,張燕.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在65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8):247-248.
[2] 王焱,付改莉,孫銀俠.風險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5):886-887.
[3] 魏奇龍,林健誼,胡晨曦,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血流動力學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9,16(10):70-74.
[4] PITOCCO,SPANU,DI L,et al.Diabetic foot infection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9,23(2Suppl):26-37.
[5] 賈娟,黃蕾,于慧娟.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21,48(4):29-32.
[6] 沈世華,林寧,林蕓,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病變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3):74-75.
[7] COFFEY L,MAHON C,GALLAGHER P.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and foot car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A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J].Int Wound J,2019,16(1):183-210.
[8] 沈婷婷.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診斷老年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應用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19):2339-2343.
[9] 沈世華,林寧,林蕓,等.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患者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6):2221-2223.
[10] 袁偉,何瓏,來雪芳.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1):127,129.
[11] 張凌,李冬青.多學科團隊新媒體應用在糖尿病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延續護理中的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2):141-142,103.
[12] 佟玉玲.預防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骨創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