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佼 張曉瓊
【摘 要】目的:培養微生物標本前,觀察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檢驗科的120例微生物標本進行研究,先開展標本革蘭染色鏡檢,然后培養微生物標本;對照組只開展微生物標本培養,比較兩組的微生物標本結果。結果:研究組進行涂片革蘭染色,結果表明陽性標本33例,陽性率27.50%,對照組直接進行微生物培養,陽性標本38例,陽性率31.67%,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進行微生物培養前,先開展革蘭染色鏡檢,可以避免假陽性出現,提升培養水平,具有很好的檢驗效果。
【關鍵詞】標本培養;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微生物
對于傳染病,微生物培養試驗結果和藥敏結果已成為傳染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參考。微生物培養結果對于藥物的選擇和治療都有直接影響,和患者能否取得很好的療效都有相關性。但是及時有效地篩選不合格樣品,避免產生污染,可以有效地減少資源浪費和產生誤差。因此,本次研究對于微生物革蘭染色鏡檢結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檢驗科的120例微生物標本進行分析,全部樣本均采取無菌操作。其中,收集的痰液標本有70例,尿液標本30例,分泌物標本20例。全部標本分別采取培養前革蘭染色鏡檢和微生物標本培養,設為研究組、對照組,兩組標本的基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可以進行對比(P>0.05)。
1.2 檢驗方法
涂片革蘭氏染色:用無菌棉拭子拭取標本的痰液、分泌物和尿液樣本;尿液采集:將新鮮的尿液中位數樣本放入無菌離心管,低速(1500r / min)離心10 min~15min。沉淀后,選擇干凈的載玻片,在中間滴0.9%NaCl溶液,使用無菌棉簽選擇適量標本,進行混合后晾干處理。然后把標本放在酒精燈上面固定,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顯微鏡觀察。標本培養鑒定:痰標本在無菌環境下,在血平板、巧克力板上進行接種,在血平板、麥康基平板上接種分泌物、尿液標本。接種后,將標本置于37℃,5.0%培養箱中培養。24h~48 h后,觀察細菌菌落和首選病原菌、使用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菌落,使用梅里埃全自動細菌鑒定儀VITEK 2 Compact 進行鑒定。
1.3 評價標準
合格標本及污染標本的評價標準如下:合格標準:痰標本膿性,血液陽性,具有粘稠性,白細胞超過25個,鱗狀上皮細胞小于10個。某些樣本中白細胞數量低于25個,但使用低倍鏡能夠觀察到致病菌形態,要求實驗人員馬上做好記錄,會上報實驗結果。對尿液標本使用油鏡觀察,并計算10個平均值。如果高倍鏡中的細菌超出1個,說明存在感染,需要將標本送檢。還要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菌類型,如果細菌種類超過3個,說明標本出現污染,要求實驗人員留取標本觀察。對于分泌物標本,采集標本要無菌操作,如果觀察為鱗狀上皮細胞,說明采集標本的時候存在污染,或鏡檢觀察到2種~3種細菌,也說明標本被污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組在開展微生物培養前進行涂片革蘭染色,結果表明:陽性標本33例,陽性率27.50%,對照組直接進行微生物培養,陽性標本38例,陽性率為31.67%,組間差異顯著(P<0.05)。
目前,臨床普遍選擇革蘭氏染色法用于微生物標本的檢測,然后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標本,觀察形態和染色特性可以用來確定樣品是否含有病原體,從而進行臨床識別和確定病原體,具有重要的價值[1]。由于醫院人口多,細菌增多,在留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樣品污染,如不及時取樣,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結果[2]。對于一個培養前的微生物標本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能及時發現標本中的異常,特別是當不合格標本被提前選擇時,提高了微生物標本的培養質量,減少了患者的經濟損失,有效減少了標本的浪費[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陽性標本33例,陽性率為27.50%,對照組:陽性標本38例,陽性率為31.67%,組間差異顯著(P<0.05)。需要在微生物培養前做好革蘭染色鏡檢,直接關系到培養結果準確性,從而為準確用藥提供參考。組間差異明顯說明,先進行革蘭染色鏡檢然后再進行培養,可以降低微生物陽性率,這和目前的研究結果是相同的[4,5]。
綜上分析,微生物標本培養前先進行涂片鏡檢,可以提高培養質量,避免假陽性的出現,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芳,林佩玲,蔡媛媛,等.創面分泌物培養前涂片鏡檢的臨床意義[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4):406-408.
[2] 張國英,夏學紅.微生物標本培養前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5,30(3):258-261.
[3] 陳險峰,周庭銀.痰標本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3,28(6):499-502.
[4] XU JL,CHEN X B,XIAO X H,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direct smear of positive blood culture and the results of Gram staining microscopy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2015,25(13):2120-2122.
[5] NING D.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ram staining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before culture[J].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2018,7(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