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蘭
摘要:家校共育是教育重點突破方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鑒于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人士,在展開家庭教育的時候可能存在問題,基于此展開家校共育,家庭和學校教育信息交換、教育資源整合,學校也需要知道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共同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這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中健康茁壯成長。本文首先分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其次探究家校共育視野下,小學班主任重點工作內容,希望能有幫助。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班主任工作
引言:
隨著教育機制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強調家庭和學校的協同育人,展開信息化溝通,家校雙方交換學生的成長信息,整合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小學班主任要承擔起聯系家庭的責任,要掌握語言藝術,優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構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機制,才能推動提升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明確的是,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尤其是對于三觀理性認知還不足夠的小學生來說,但現實情況卻反映,很多家長在將學生送入到學校教育中之后,就卸下了教育的重擔,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隨著教育機制的不斷創新改革,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鑒于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人士,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留守兒童隔代教育,比如溺愛學生,比如棍棒教育等,展開家校結合教育,由學校指導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優化,發揮其作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其次要看到的是,在家校結合共育視角下,家校雙方構建完善的協同教育機制,家庭還能夠起到督促學校教育的作用,不斷推動學校教育創新優化,提升教育有效性。
最后,在家校結合視域下,家校結合展開教育,雙方互相合作交流溝通,及時交換信息,促進教育資源整合,能夠讓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家校共育視野下,小學班主任重點工作內容
(一)做好宣傳,提升雙方合作意愿
良好的意愿是合作的前提,家校雙方必須雙雙提高對家校共育的理解,意識到家校協同育人對學生成長的幫助,進而加強家校共育的力度。針對這一點來說,教師理解起來更加快速有效,能夠理解家校共育的意義,而家長并非專業教育者,導致對家校共育存在一定認知偏差,甚至一度認為家校共育是學校卸下責任讓家庭背起責任,學校減輕工作量家庭增大工作量,事實并非如此,小學班主任應該與家長進行妥善的溝通,向家長宣講家校共育的意義和重要性,爭取家庭支持積極參與到家校共育中。
(二)構建家校共育交流平臺
構建家校共育的交流平臺,比如微信、QQ、微博、信息網站等多渠道,教師與學生家長構建完善的交流平臺,建立線上聯系,積極交流學生狀況,積極分享一些優秀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資訊或文章,實時推送到交流平臺,及時傳達給家長[2]。
(三)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
鑒于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者,家庭教育可能存在一定問題,因此班主任還需要指導家庭教育才行,除了最基本的講文明、講德行外,最主要的問題還在于留守兒童隔代教育以及棍棒教育,學生的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生機,不得已外出務工,將學生留給家中爺爺奶奶輩看管,但爺爺奶奶輩溺愛孫子,自身又沒有較強的約束管理能力,會導致學生缺少父母關愛,爺爺奶奶又管不住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班主任指導學生父母多關心愛護學生,多和學生打電話發微信等交流,雖然不在身邊也要給予關愛,同時爺爺奶奶要嚴加管教,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家庭事務鍛煉中,讓學生成為家庭小主人,提升責任感,另外,還有最常見的錯誤家庭教育類型是棍棒教育,學生犯一點錯誤,家長就體罰責罵學生,這種教育方式也是不當的。總而言之,班主任也需要關注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才行[3]。
(四)班主任完善交流語言藝術
班主任在于學生賈占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采用平鋪直敘的話術,很有可能引發學生家長的更多不滿,家長并不喜歡班主任說自己孩子不好的方面,基于此,班主任要完善交流語言藝術,注意與家長的平和溝通,比如與差學生家長溝通時,不應直接批評學生在校表現,而是詢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出現問題,又或者先指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再指出問題,往往更易于被學生家長接受。
(五)班主任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
1.信息交流:構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比如家校雙方約定,班主任在一定時間內將學校教育工作匯總公示,同時對問題較多、需重點關注的學生家長單獨溝通,建立更深入的協同配合策略,同時,家長也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將學生在家庭中的狀況匯總說明。
2.教育共融:班主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家長完善家庭教育,履行應盡的家庭教育責任,在此基礎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構建互補共融機制,分析如何配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動協同:有時候一些活動需要家長、教師、學生中的兩方或三方共同完成,實現學校、家庭、社區的有效協同育人,比如布置了一次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戶外調查互動,比如組建社區公益活動,學校爭取家長的參與和配合,比如關愛孤寡老人、社區幫助、街道打掃、勞動實踐、志愿服務、運動拓展等,都需要盡力爭取家長的支持和幫助[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校結合是教育視野的重大突破方向,建立完善的家校結合共育機制,加強雙方聯系,班主任要勇于承擔責任,做好與家庭教育的聯系,主動聯系家長才行。
參考文獻:
[1]高云珍. 家校合作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 現代教育科學, 2015(10):91-92.
[2]張黎.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動策略的有效實施[J]. 速讀(下旬), 2019, 000(004):238.
[3]馬鳳君. 家校互動背景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1).
[4]孫曉光,張玉華. 農村初中家校聯合德育一體化模式的構建策略[J].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