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討初中生在學習中和人際關系中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對抑郁的影響,旨在通過家庭和學校環境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情緒調適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抑郁情緒;人際關系
初中生抑郁問題受到教育界普遍關注。有研究表明,導致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際關系緊張、敏感。唐其認為人際關系敏感對抑郁有顯著的正相關[1]。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開始追求獨立,渴望擺脫他人的束縛,特別是來自父母家庭的束縛,與此同時,他們的同伴之間的關系明顯增強了,表現出個性化、多元化。因此探討初中生人際交往存在的關系對抑郁的影響,可以預防、識別和干預初中生的抑郁現狀。
1初中生抑郁及人際關系概念界定
1.1 初中生抑郁的界定
劉鳳瑜認為,中小學生的抑郁是他們對日常學習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境或者時間的一種反應[2]。王極盛強調初中生的抑郁是初中生對日常生活與學習的一種不良情緒或者時間的消極反應,是一種非特定時期的悲傷、不快樂或苦悶的情緒狀態[3]。綜上所訴,初中生抑郁可以定義為初中生對學習與生活的不良事件所呈現出來的痛苦、悲傷等不良情緒狀態。
1.2 初中生人際關系界定
廣義上,人際關系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產生的作用;狹義上,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產生的作用或交往過程中產生的關系(林崇德,1999)。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初中生人際關系具體是指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學生與同伴之間的同伴關系,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師生關系。
2 人際關系對初中生抑郁的研究現狀
2.1親子關系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
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行為不一致時對初中生的情緒發展有著顯著影響,當父母的教育行為的不一致程度較高的時候,學生的抑郁和焦慮問題較為突出[4]。良好的教養方式可以讓初中生保持良好的情緒,能有效降低其產生抑郁焦慮的可能性[5]。親子沖突發生的頻率越高,沖突越大,父母對孩子的越嚴格掌控,孩子產生抑郁焦慮負面情緒的可能性比較大[5]。
2.2 同伴關系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
中學生抑郁情緒顯著與學生同伴關系相關,同學支持可以通過分享、互助等途徑,增加學生集體榮譽感,同學關系越差,抑郁水平越高[4]。同伴拒絕正向預測抑郁,友誼支持負向預測抑郁[6]。良好的同學關系能讓學生及時得到情感和工具支持,化解孤獨,抑郁等問題,減少問題行為產生,從而有利于其親社會行為的增加;不和諧的、消極的同學關系不僅影響學生的適應能力與幸福感,還可能導致學生不良情緒問題的產生 [7]。
3 人際關系對初中生抑郁影響的策略研究
3.1 構建和諧良好的親子關系
父母應該適當關心孩子,給孩子相應的支持系統,構建一個良好溫暖的親子關系。
第一,家長應該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過閱讀相關的心理健康書籍,觀看網上的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家長會等,以此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了解孩子身心成長的規律,明白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心理發展水平,爭取做到從容不迫的、張弛有度地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
第二,家長應該建立一個良好的教養方式。
家長可以構建一個良好有序的家庭氛圍,建立一個良好的家風。給予孩子一定的關愛、理解、支持、鼓勵并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長空間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孩子的焦慮抑郁情緒。在面對孩子呈現的煩惱和學業壓力要多加的理解和給予一個正確的引導。家長要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孩子塑造一個敬畏父母、體諒父母、孝順父母的品質,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
3.2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良好滿意的同伴關系不僅可以降低初中生抑郁的情緒,還可以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良好的友誼支持對抑郁的影響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所以我們要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多個交往模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從小給孩子輸入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對待同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接納;與同伴相處要做一個擔當、謙遜有禮的人;與同伴交往要學會分享、互助。在學校的教育中,要滲透良好人際交往的知識,比如可以通過班會課、政治課、心理健康大型主題活動、校運會、藝術節等形式,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競爭的健康意識,讓學生學會接納他人的優缺點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磨合的機會。
3.3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助攻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學生生活的重要支持者。良好、親密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但是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建立與維持的。老師也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要理解老師的缺點,善于發現老師的優點,要有容人之過的寬容心境。這樣有助于構建一個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
4 小結
目前初中生的抑郁現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積極的情緒,以此來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調節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使自己處于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唐其.初中生抑郁與人際關系敏感相關性及團體心理輔導研究[D].遵義醫學院,2016.
[2]劉鳳瑜.兒童抑郁量表的結構及兒童青少年抑郁發展的特點[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02):58-62.
[3]王極盛,邱炳武,赫爾實.中學生抑郁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心理學動態,1998(03):63-65+62.
[4] 陽德華. 父母教育行為與初中兒童抑郁、焦慮情緒的關系[J].教育導刊,2000(06):17-20.
[5]楊菲,吳鑫德. 父母教養方式、親子沖突與初中女生抑郁焦慮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09):1418-1420.
[6]楊逸群,陳亮,陳光輝,張文新. 同伴拒絕、友誼支持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有中介的調節模型[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02):348-353.
[7] 陳少華,周宗奎. 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