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家開始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影響,從幼兒到成人,教育幾乎從不間斷。幼兒作為成長的啟蒙階段,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未來發展。因此,在教育孩子時我們需要注意思維方式的啟迪。幼兒園通常利用各種課外活動來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科學區域活動作為主要形式,受到眾多關注,同時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學區域活動開展游戲也成為大家探究的重點。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區域活動;游戲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區域活動。幼兒園科學區域教育活動是以數學、物理、化學為基本教育內容而設計和組織的教育活動。這種活動從一個具體的實驗開始,通過展示的豐富而有趣的生活,幫助幼兒理解科學邏輯概念和內容,并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意境,創設多種游戲環境。
一、建立良好科學游戲環境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人經常性處于一種環境中時必定會對其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身心發育不成熟的幼兒。環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幼兒。因此,幼兒園要提高自身科學區域環境建設質量,創造一個符合教育基本條件的良好環境。以充滿趣味的科學區域游戲環境帶給幼兒積極影響,使幼兒在環境中能夠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在具體創作過程中,負責科學區域的幼兒教師要做好工作,首先要掌握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包括教學設施、科學區域位置等,結合實施科學教育的內容和目標,科學合理地規劃課堂教學區、區域活動區、戶外互動區等幾個功能區,有利于在科學教育中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環境的營造上,要加強軟硬件條件的結合,營造良好的科學文化氛圍,加大開放互動的科學游戲環境的營造力度,引導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啟動和運用大腦。此外,為科學教育創造游戲環境,各種設施和游戲工具必須安全、無毒、無害,以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脅,以促進科學教育游戲在幼兒園的順利實施。
二、合理投放科學游戲材料
幼兒在科學區域活動中,其行為與區域中的材料密切相關。當科學區域中的材料足夠豐富、具有新意時,便能夠對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探究力產生積極影響,也能夠讓幼兒在使用材料時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展,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行為。為此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區域的材料投放時,首先要圍繞科學區域的教育目標合理地選擇材料。然后根據教育內容對材料進行適當地分類,由此引導幼兒進行不同種類的科學探究。最后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具體表現,及時更新材料,確保科學區域活動內容不斷地更新。
例如,在大班科學區域活動中,投放了“六面體拼圖”,剛開始幼兒對拼圖只是進行簡單地擺放,并沒有對其有進一步的探索。但是“六面體拼圖”對幼兒的探索思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且操作便捷,十分適合幼兒。為此幼兒教師又在區域內投放了關于“六面體拼圖”的作品展示,以此吸引幼兒進行六面體拼圖的探索。再比如,幼兒教師投放了“電池、燈泡、導線”等材料,讓大班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大家在經過思索之后,發現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時讓燈泡亮起來;第二種是接電線。通過對兩種玩法的探索,幼兒不僅認識到金屬導線而非金屬不導電的知識,也能夠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在家里燈泡不亮的時候,與父母一同想辦法。
三、開展科學游戲實驗探索
實驗探索是幼兒科學區域活動的重要環節,但是大多數幼兒只是在漫無目的地摸索,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科學探索行為,同時其摸索的方向與方法也可能存在錯誤,甚至會對幼兒產生安全隱患。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游戲實驗探索活動,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給予幼兒更多的探索空間,并在幼兒出現明顯錯誤時及時提醒,以此幫助幼兒完成科學實驗,使幼兒建立科學探究的自信心,也能夠對幼兒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例如,在“植樹節”這一天,幼兒教師可以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快樂播種日”。由幼兒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如何播種。當幼兒掌握基本技能之后,便可以在科學區域中進行實踐操作。此時幼兒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在操作中的問題,如“某幼兒將種子放在土層表面”,那么教師要幫助幼兒將種子放在正確的位置,并告訴大家種子為什么不能放在土層的表面。最后幼兒教師再讓幼兒練習播種,進一步掌握播種順序。同時,教師也要向幼兒講解植樹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幼兒明白要愛護花草,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每個幼兒在成長中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其興趣和能力由于成長背景的不同,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現實教育中,我們應該開展區域性的科學活動,滿足兒童個體的操作需求、學習需求,并為幼兒建立良好的科學游戲環境、投放多樣的游戲材料,以此激發幼兒的實驗探索,培養幼兒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形成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鄭曉蕓.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策略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234-235.
[2]朱鏡融.提高科學區域操作材料利用實效性的探究[J].幸福家庭,2021(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