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記 傅曉峰
“雙減”政策從源頭上強化了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讓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回歸本真,這與南漳縣徐庶學校歷來倡導并一直致力實施的教育主張高度貼合,即始終不忘尋求“本真”教育的初心,堅持制度向后,文化上前,寓管理于無形;育真人才,讓教育彰顯魅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出彩,人人都是學校的主人,每位學生都能發自內心地微笑。
學校自2017年9月建校以來,致力于建設一所學生樂學、群眾滿意、社會認可、領導認同的“家門口的好學?!?,學校以徐庶文化引領發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環節,根據學生特點找到其發展的“突破口”和“生長點”,通過“六抓”(抓內涵、抓育德、抓寫字、抓閱讀、抓計算、抓服務)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抓內涵 興德育 培養品行高尚的新時代好少年
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是“雙減”政策的落實者和推進者,要通過“減負、增效、提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真正回歸教育和學習的本源,營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切實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
堅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靈魂的學校,立足學校所處的區位特色,以文化建設為支點,用文化的力量來推動學校發展,打造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文化。通過打造、打磨,學校充滿人文氣息,每一個置身其間的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能感受到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深挖三國歷史文化底蘊,緊緊抓住“徐庶”這個根,全力打造“徐庶文化”,從《三國演義》《三國志》《魏略》等書籍中,提煉出“徐庶精神”,并據此形成了全校師生認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鑄就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校訓、校歌、?;盏龋纬蓪W校特有的文化。
學校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課程育人,把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從校長到每位教師研究梳理學科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增長知識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思想的熏陶和濡染,教育學生揚忠孝之德,繼承和發揚徐庶忠孝之美德,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學校;立誠信之本,做誠實守信之人;有博愛之心,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注重實踐育人,開展以“容姿、坐姿、站姿、走姿、讀姿、寫姿、說姿、桌姿、隊姿、班姿”等“十姿”為重點的“徐庶之‘姿”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活動育人,舉辦“仁孝徐庶”文化節、“忠義徐庶”體育節、“智慧徐庶”科技節、“誠信徐庶”讀書節和“伯樂徐庶”藝術節等高水準徐庶藝體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獲得樂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培養具有“智、仁、勇”品行高尚的新時代徐庶好少年。
會學習 愛讀書 將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學生內心
近幾年高考,語文學科有關書法方面考題的分值逐年增加,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家對書寫的重視。學校將學生的書寫作為徐庶學校文化建設特色之一,1-2年級以鉛筆字為主,逐步掌握硬筆書法書寫技巧和要領,3-6年級開始練習毛筆字,進而掌握軟筆書法書寫技巧和要領,逐步完善形成了書法課程。要求教師從激發孩子的寫字興趣入手,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指導學生寫字時,不但要講究質量,還要強調速度,引導他們養成一心一意寫字的好習慣,并能夠把這種好習慣遷移到其他學習方面。學校特別重視一二年級規范寫字的基礎練習,開設寫字課,每天要求各班組織學生集中練字不少于20分鐘,引導他們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促進書寫姿勢的規范,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從小就練就一手好字。
計算能力是學生的基本技能,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一直以來,枯燥乏味的計算課使學生望而生畏,所以,學校要求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處于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課堂上,數學老師主動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計算練習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節學生的胃口,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
同時,還要求數學老師在計算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書寫、認真驗算和打草稿等良好習慣,通過舉辦數學競賽、口算大賽等活動,不斷創新計算教學方法,激發同學學習興趣,把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讓學生在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下做題,計算興趣高,解題速度快,也能很好地鞏固學習成果。
學會讀書、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的最主要內容,學校堅持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作為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愛上閱讀,走進閱讀的世界,與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智慧對話。每學期組織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信。每周一升國旗時,全校教師領誦經典,引導學生一起品味國學經典的雋永、明澈、清麗與豪邁。學校將經典誦讀融入課堂,堅持每日晨讀經典,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植入學生的內心。學期結束時,各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經典展演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齊推進 抓落實 讓教育回歸本真
放學時間比下班時間早一直是困擾上班族家長的難題,也是讓校外托管、各類培訓班有生存市場,加重家長和學生負擔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滿足廣大家長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余成長環境,提高校內教學質量、作業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學校率先在城區推行“5+2”課后校內托管服務。遵循“家長自愿,校內實施,成本分擔,有效監管”的原則,合理利用學?,F有條件,安排在校園內進行課后托管服務。托管服務由學校和教師負責實施,制定輔導老師崗位和管理員崗位,做到分工合作,責任到人,確保在“有序、有效、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質量。托管服務的管理和監督由學校和家長共同執行,托管服務項目和餐飯配送公司由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共同商議確定,并邀請家長代表不定期到校陪學生就餐和參與服務,努力做到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公開透明。
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按照學生年級分類實施,有作業輔導、興趣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娛樂游戲、拓展訓練、興趣小組活動、觀看愛國科普影片及藝體表演、勞動技能學習等多種形式和內容,為家長解決了“四點半”難題。托管服務既降低了安全風險,又滿足學生課外學習和集體活動的需求,減輕了學生負擔,不斷提升學校在社會評價中的美譽度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近年來,學校不僅素質教育全面開花,學業綜合成績也在全縣遙遙領先,2020年、2021年兩年中考綜合成績位居全縣前列,被授予襄陽市初中教學質量先進學校50強;七、八年級在2021春季學期全縣統考綜合指數均為全縣第一,真正實現了“輕負高質”。
落實“雙減”任重道遠,學校的所有舉措都應是讓教育真正回歸其本質、本真、本色,回歸到其本源、規律上來。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在愛的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