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寶娥
學校作業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學習任務。作業研究、管理是學校、教研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日常研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抓手。加強作業管理,學校要堅持統籌協調,合理控制各學科基礎性和彈性作業總量,不斷完善學校作業管理機制;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堅持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工作的系統性設計。教研部門要匯聚學科教師智慧,加大優質作業資源梳理、研制力度,優化作業指導。教育行政部門要強化區域管理,研制學校作業管理的評估指標。
學校加強統籌。為加強學校統籌管理,宜昌高新區管委會教育局提出了“4213”策略,“42”指“兩個設計”同步抓、“兩個主體”雙促進、“兩個環節”共推進、“兩個維度”齊衡量,“13”指“三率”促推動。
“兩個設計”同步抓。將作業設計與教案設計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并納入校本教研重點,既要備好課又要備好作業。雙設計的效果依賴于校長的統籌能力,既要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也要明確教師的工作要求,要引領教師樹立作業來源、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輔導等全過程管理意識。
“兩個主體”雙促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抓起,共同實施作業設計,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作業設計渠道。“兩個主體”中教師應充當路燈的角色,既要點亮自己,還要照亮別人。教師要摒棄不加選擇地成冊、成班布置作業的習慣,要圍繞作業目標及學生差異,提升選編、改編、自主創編作業的能力;鼓勵優秀學生自主創編作業,促進學生深刻理解與遷移運用能力的發展。
“兩個環節”共推進。重視作業批改與講評兩個環節,把握“批與改結合,講與評同步”的原則,強調診斷分析,發揮作業的診斷與補償功能。教師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作業過程與作業習慣,發揮作業的多方面教育效益;既要落實作業的全批全改,更要認真分析學生作業錯誤的原因,及時反饋并改進教學過程;既要及時向學生反饋作業批閱結果,共性問題集體講評,個別問題單獨交流,更要引導學生根據作業批改結果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開展后續教學。另外,在重視作業講評的同時,提高試卷講評的實效。
“兩個維度”齊衡量。從時間和任務兩個維度衡量學生作業落實情況,力求80%以上的學生不超作業時長,力求90%以上的學生達成作業目標。
“三率”促推動。圍繞批改率、評語率、批改滿意率推動作業改革。批改率,教師對布置的學生家庭書面作業批改率達到100%,以更好地了解作業完成情況,批改形式可多樣化。評語率,教師對布置的學生家庭書面作業評語以學期為計算單位,要達到覆蓋全體學生,給予學生情感激勵。批改滿意率,每學期在期中期末測評結束后,兩次抽檢學生對作業批改滿意率平均不低于90%,以驅動教師批改動力。
教研部門優化專業指導。區教研中心明確了中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相關業務指導的重點,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統籌納入教研、教培范圍,以單元作業設計等為抓手,指導教師準確理解課標的內涵,開展相關研訓工作,不斷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與命題能力。同時也著力于優質作業資源研發、評選與選用方面的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強化區域管理。建立管理機制。區教育局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年度目標評估范圍,并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每兩周一輪的校外培訓機構巡察機制,為學校加強作業管理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督導監測。區教育局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綜合督導范圍并定期開展督導,圍繞“三率”等指標,開展區域學校作業管理效能監測,形成抽查發布區域監測報告的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區教育局和學校深入挖掘提煉學校作業管理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加強宣傳推廣,擴大示范引領;通過網絡媒介、信件等多種方式,向家長宣傳科學的作業觀和教育觀,營造良好環境和氛圍。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