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宋翔宇 王洲 孟慶良 江漢民

摘 要: 為了提高京津地區蔬菜栽培效益和大棚利用率,經不斷研究與探索,形成了集高產、優質、高效于一體的大棚早春青花菜-夏絲瓜-秋青蘿卜高效栽培模式。該模式通過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長上的時空差,提高復種指數、增加了單位面積蔬菜種類和總產量、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為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有益參考。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該種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術,以期為生產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青花菜; 絲瓜; 青蘿卜; 高效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35.3+S642.4+S631.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1)09-124-03
依據不同蔬菜的生長習性和氣候變換,合理安排茬口,將不同種類的蔬菜科學搭配種植,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長的時空差,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達到單位面積蔬菜種植高產、高效的目的。近幾年通過對京津地區大棚早春青花菜-夏絲瓜-秋青蘿卜3種作物的統籌安排,形成了合理的栽培模式,利用該模式進行生產,每年667 m2產量可達青花菜1500 kg、絲瓜2000 kg、青蘿卜6800 kg,667 m2效益增加1.2萬元,經濟效益顯著,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 茬口安排
青花菜于1月下旬育苗,3月初定植,5月上旬采收;絲瓜于4月上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6—7月采收;青蘿卜于8月底播種,11月初至翌年1月底采收。
2 青花菜栽培要點
2.1 品種選擇
早春青花菜應選擇適應性強、耐寒、較耐熱、不易抽薹、花球緊實的早中熟或中熟品種,如耐寒優秀、中青512、領秀4號等。
2.2 播種育苗
在溫室中育苗,一般采用72孔穴盤基質育苗,播種深度0.5 cm左右,播種后整齊擺放于苗床,搭蓋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溫、保濕。見干見濕,適時通風,培育適齡壯苗,一般苗齡35 d左右。
2.3 整地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 kg,硫酸鉀復合肥25~35 kg,硼砂1~2 kg,均勻撒施,深耕細耙,做成連溝寬1.2 m的平畦,鋪設滴灌帶,鋪好黑色地膜,以提高地溫,保墑防澇,減輕雜草危害,同時延緩返堿,減輕鹽害,提高植株生長勢和增強植株抗病性。
2.4 定植
幼苗長至4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1 d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次。對稱定植或交叉定植,每667 m2定植2800株左右,株距40 cm,行距60 cm,定植深度以不掩蓋秧苗子葉為標準,定植后用畦背中細土逐棵覆蓋定植孔,以防雜草滋生和熱氣外泄,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促活棵。
2.5 田間管理
2.5.1 水肥調控 青花菜喜肥,前期要施足基肥。3月下旬天氣轉暖及時追肥,特別是在現蕾后,以免抑制花球發育,導致產量下降,一般結合澆水每667 m2施平衡沖施肥(20+20+20+TE)20 kg,同時結合葉面噴施0.1%硼砂2~3次。
2.5.2 中耕除草 黑色地膜在提溫保墑的同時可有效防止雜草的生長。
2.5.3 病蟲害防治 春季由于氣溫較低,氣候干燥,病蟲害少有發生,防治霜霉病,可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黑腐病,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病毒病,使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細菌性軟腐病,使用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防治小菜蛾,使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灑。防治蚜蟲,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
2.6 采收
4月底至5月初,頂花球充分膨大,各小花蕾尚未松散,整個花球緊實完好即可收獲。采收時間宜在清晨,采收時花球下部帶花莖10 cm一起割下,花球周圍保留3~4片葉,可保護花球[1]。
3 絲瓜栽培要點
3.1 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優質、耐熱性強、抗病性強、產量高的絲瓜品種,如江蔬一號、凱迪絲瓜、五葉香絲瓜、奧斯卡、綠劍等。
3.2 播種育苗
4月上旬,在溫室內采用50孔穴盤基質育苗。育苗前期保持白天溫度25~30 ℃,夜間12~18 ℃。瓜苗若出現脫肥現象,及時葉面噴施0.3%的KH2PO4。育苗期間保持基質濕潤,定植前1周,開始逐漸增大棚膜的通風口和延長通風時間,進行煉苗。
3.3 適時定植
苗齡30~40 d、3~5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10 d左右667 m2開溝深施三元復合肥15 kg。于晴天上午套種在前茬作物青花菜畦面上,按“品”字形定植,株距60 cm。
3.4 田間管理
3.4.1 溫度調控 絲瓜緩苗后,白天棚內氣溫控制在22~28 ℃、夜間18~20 ℃為宜,棚溫超過28 ℃時及時通風。如棚內溫度過高可噴施防暑降溫劑。
3.4.2 肥水調控 原則上采用“以肥帶水、以水促肥,水肥結合、平衡促進”方式進行管理。第1雌花授粉坐果后,667 m2施尿素15 kg、三元復合肥10 kg;盛瓜期每采收2~3次,667 m2追三元復合肥10 kg。
3.4.3 吊蔓及整枝 絲瓜株高40 cm以后,及時吊蔓上架,利用大棚鋼管作支撐,用塑料繩綁縛引蔓,在棚架上拉鐵絲于棚內作平架,上架之前絲瓜單蔓整枝,上架后可以留2~3條蔓生長,也可直接在棚架上固定攀爬網供瓜蔓攀爬。絲瓜生長過程中需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上午開花的品種在6:00—9:00時授粉,下午開花的品種在開花后到傍晚時段授粉,或用坐果靈在開花前1天或當天噴花。
3.4.4 病蟲害防治 絲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蟲害主要有潛葉蠅、煙粉虱,使用誘蟲燈或粘蟲板等裝置進行物理防治。使用中生菌素、新植霉素等抗生素和印楝素、蠟質芽孢桿菌、苦參堿等生物源農藥進行防治。防治霜霉病時,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時,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時,用20%阿維殺蟲丹微乳劑1500倍液,或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煙粉虱時,可用240 g·L-1螺蟲乙酯1000倍液噴霧。噴藥時注意均勻噴施葉片正面和背面,且藥劑交替使用,并注意安全間隔期。
3.5 采收
絲瓜采收應及時,過早采收影響產量品質,一般在雌花開放后10~12 d、直徑4~5 cm時即可采收[2]。采收一般在每天清晨進行。
4 青蘿卜栽培要點
4.1 品種選擇
根據京津地區居民的消費習慣選擇市場認可度高、表皮色綠光滑、亮澤美觀、內肉色綠、口感脆甜的青蘿卜品種,如七星。
4.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絲瓜收獲后要及時清理田園,清除田間石塊、草根等雜物,精耕細犁。深翻至25 cm左右,結合翻地施入基肥,邊整地邊將肥料均勻耕入土壤中,一般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500~5000 kg、腐熟餅肥75~100 kg。整地后做平畦,畦寬1.5~2.0 m,畦埂寬20~30 cm、高15 cm左右。
4.3 播種
根據京津地區的氣候,大棚栽培時在8月下旬播種。采用條播方式,開2 cm深淺溝,行株距30 cm×25 cm,播深1.5 cm左右,播后均勻覆土,并適當鎮壓。播種前最好保證土壤含水量80%左右,土壤濕潤為佳,如播前墑情不足也可根據天氣情況在播種后2 d及時澆1次透水,可保證出齊苗。
4.4 田間管理
4.4.1 間苗、定苗 一般出齊苗后進行第1次間苗,幼苗間距保持3~4 cm;第2次間苗在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苗距10~12 cm;5~6片真葉時定苗,苗距25 cm左右,幼苗期還應控水蹲苗,并進行培土扶正,防止蘿卜長歪,以提高產品的商品率[3]。4.4.2 肥水調控 苗期可用0.02%鉬酸鈣和0.1%硼砂進行葉面噴施,肉質根膨大初期每667 m2隨水沖施平衡型水溶肥10 kg;肉質根膨大中期再隨水沖施平衡型水溶肥20 kg。肉質根膨大期葉面噴施0.10%~0.25%硼砂和0.2% KH2PO4,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在此期間,還要經常摘除黃葉、病葉,以利通風和減少病害發生,提高商品率[4]。
4.4.3 溫度調控 一般年份京津地區在10月中旬開始扣棚膜,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 ℃、夜間6~10 ℃。
4.5 病蟲害防治
青蘿卜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霜霉病、黑斑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等。為了保證蘿卜的無公害品質,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治方法為主,化學防治方法為輔”的原則。防治軟腐病,可用72%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20%噻菌銅600倍液噴霧。防治黑斑病,可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十二烷基硫酸鈉水劑3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當菜青蟲發生時,可用1%阿維菌素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等噴霧。當蚜蟲發生時,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夜蛾幼蟲等,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
4.5 收獲
秋季大棚青蘿卜的成熟期為70~75 d,過早采收,產量低,品質差。在肉質根充分膨大,葉色轉淡,寒流到來前可采收上市或貯藏。為了改善口感和提高銷售單價,可以延后采收[5],從元旦到春節前現拔現賣,大棚種植最低溫度不可低于3 ℃。
5 優勢分析
5.1 管理優勢
在天津地區番茄種植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容易感染病毒病,發生裂果,并且5—6月份高溫爛果多有發生,產量低,經濟效益差。多數種植戶在此季節大棚閑置。采用青花菜-夏絲瓜-秋青蘿卜種植模式,改種絲瓜,便于田間管理,病蟲害較少,經濟效益顯著。此模式2019年開始推行,主要在天津蔬菜生產區西青區和武清區推廣應用,避開了當地5—6月份種植番茄投入多、產出少、不易管理的情況,且絲瓜生長表現一直比較穩定良好,2019—2021年3年間,每年推廣種植面積133 hm2左右。
5.2 效益優勢
根據對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栽培模式的調查,之前的栽培模式是春季種植番茄,秋季種植青蘿卜。2018年春季種植的番茄667 m2產量6000 kg,產值1.2萬元,成本投入5500元;秋季種植青蘿卜667 m2產量5100 kg,產值1.122萬元,成本投入1500元;全年效益1.622萬元。自2019年開始,采用青花菜-夏絲瓜-秋青蘿卜種植模式,2019年和2020年春季種植青花菜,667 m2產量1500 kg,產值5250元,成本投入1000元;夏季種植絲瓜,667 m2產量2000 kg,產值1萬元,成本投入950元。秋季種植青蘿卜,667 m2產量達到6800 kg,產值1.7萬元,成本投入2100元;全年效益2.82萬元,采用新的種植模式,可使菜農667 m2增加經濟效益1.2萬元。現將種植番茄和絲瓜經濟效益進行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參考文獻
[1] 江漢民,孫德嶺,劉莉莉,等. 春青花菜—夏鮮食玉米/香菜—秋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6(5): 101-104.
[2] 王先琳.深圳地區夏絲瓜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0(11):13-14.
[3] 黃亞杰,王超楠,彭冬秀,等.塑料大棚春甜瓜—秋青蘿卜種植模式及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8(3): 94-96.
[4] 吳文忠.天津地區棚室青蘿卜種植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20(4): 31-32.
[5] 李泉,王杰. 衛青蘿卜秋延后設施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20):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