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初二現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余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系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
對此,曾有一位校長做過一次調查,讓本校學生給校長寫信。結果收到1000多封信,內容包羅萬象,等于是完成一次初中生心理調查。其中,最煩惱的不是學業壓力較大的初三生,而是初二生。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與小學相比,家長感覺親子關系“變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階段明顯下降。18.50%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步入初二后,有些學生開始反駁、頂撞老師、家長,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干;有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系。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了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于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
家長怎么應對“初二現象”?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
(據中新社9.2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