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華
摘 要:學會學習是初中每一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學會學習素養;培育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這幾句話是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中所陳述的,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體現出閱讀對人生的作用。但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學習,逐漸培育學會學習的素養。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應該從行動上幫助學生養成學會學習的良好素養。本文從學會學習素養的含義以及培育途徑和方法上進行簡單論述。
一、學會學習的含義
學會學習其實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意識,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及學習進程調控評估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養。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抓住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終身學習等基本要點,逐漸讓學生在獨立的學習環境中合理高效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做自己時間的管理者。通過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掌握一套科學有效的學會學習的方法體系,使自己能夠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和全面發展的能力,從而將學生被動學習的行為態度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樂學行為。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素養的方法
教師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設計師,如何指導才能夠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素養,是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設計、發動、鑒定、認證”等四個步驟來進行概括。教師是設計者,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耐人尋味的閱讀任務,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需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即可。教師是發動者,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產生不同想法之間的碰撞,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是鑒定者,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恰當的評價,論述有度,以學生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的作答。教師是認定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肯定學生學習的成果,放大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通過“設計、發動、鑒定、認證”對學生進行指導,給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留白處理,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行動,這樣學生學會學習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培育。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素養的途徑
(一)通過管理途徑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素養
管理途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從意識層面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樹立起自我管理行為意識,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欲和成功欲。通過這種自我管理意識,實現在脫離教師監督的情況下,學生還能夠對自身學習進行自我掌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以及學習管理能力。二是從行為約束層面上講,想要成功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的素養,僅僅有學習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的行為約束力來進行強化。
(二)通過合作途徑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素養
合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可以有師生之間的合作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合作可以加強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構建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學習小組、學習先鋒、學習伙伴以及學習代表等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讓班級里的學生都能夠同步學習,共同進步。
例如,在語文閱讀《菊有黃花》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分小組進行討論,比如,問題一:文中的“采菊東籬下”是出自何人之手,并對該詩人進行簡單介紹。問題二:對本文的最后一句話“我買了一盆,黃的花蕊,極盡溫暖,會焐暖一個秋天的記憶和寒冷”進行簡單的理解并說明這句話體現出作者的何種心情。問題三:對“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卻色彩繽紛,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萬眾一心、齊心合力地盛開著,仿佛是一群鬧嚷嚷的小丫頭,擠著挨著在看稀奇,小臉張開,興奮著,欣喜著。”這句話進行具體的賞析。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幫助學生學會討論,學會合作,進一步學會學習,并且在問題的設置上要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這便是閱讀教學的首要目的。
總的來說,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培育學生學會學習的素養。學會學習也是我國教育改革中明確提出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能力。這一理念是全面教育和素質教育下的具體教學目標,更是現代社會需要終生學習理念的基礎前提。通過有效合理的學習安排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提升學生的學會學習素養;通過強化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學會學習素養,能夠讓學生運用自身的學習能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不僅僅拘泥于應試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以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師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