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寫作典范,教讀這篇課文可結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寫作教學主題指導學生閱讀,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從七年級下冊課本寫作教學的四個主題入手,分析課文的寫作特點,并設計相應的寫作任務,介紹本課所進行的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關鍵詞:讀寫結合;寫作技巧;以讀帶寫
時隔20多年,《誰是最可愛的人》回歸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教讀這篇紅色經典,可以從閱讀角度分析文章的選材、結構、描寫方法、情感表達,再結合七下課本的寫作教學主題進行教學,真正做到讀進去、寫出來。通過課文的講解,發揮文章的示范作用,讓學生逐漸形成讀寫結合的學習方式。
一、怎樣選材
魏巍回想《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時說,最開始寫時選擇了幾個例子,后來又刪了兩個,最后的結果顯示:選取最具典型的事例,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不僅能使讀者清楚明白,還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中志愿軍奔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松骨峰戰斗寫群體英雄奮勇殺敵、舍生忘死地“抗美”,這個事例理應放首位;馬玉祥火中救小孩寫英雄個體舍己救人,表現志愿軍戰士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這是“援朝”;防空洞談話中用三組對話表現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的是“保家衛國”。三個事例從群體到個體,從抗美援朝到保家衛國,從革命英雄主義到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它們之間有非常嚴謹的邏輯關系,不可隨意調換。
我們班上有一個學生的媽媽是特殊時期馳援武漢的護士,我請她參加班會,讓學生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有全方位的了解。我設計了一個寫作任務:選擇三件事表現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精神品質。學生起初多選擇醫護人員在醫院中如何救治看護病人的事例記流水賬。上完本節閱讀課后,在選材上考慮得更周全,能選擇醫護救治病人、在武漢的生活、與家人聯絡、痊愈病人的感受……多角度寫醫護,或是從病人的角度側面表現醫護人員的精神品質。
基于文章主題,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練習與文章中心思想有關的寫作,進而實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二、抓住細節
寫作最常用的一種手法便是細節描寫,通過對人事物進行細微的刻畫,以小見大、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人物特征和故事情節,讓讀者感受到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和典型性。
在關于描寫松骨峰戰斗的內容當中存在諸多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比如多樣的動詞,“抱”“掐”“摁倒”“握”“銜”“扣”等。有些人認為這段細節描寫過于血腥,不適合學生閱讀,但正因為有這些精準的動作描寫,才能把志愿軍戰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場面展現出來。
這個點對應的寫作訓練可選擇教材第三單元的寫作實踐任務一,讓學生重讀寫過的作文,看是否做到抓住細節進行描寫,并做修改。要求學生補充細節描寫的同時,又能注意做到真實、典型、生動。
三、學習抒情
在寫作時,要將情感寄托到一字一句中,這樣才能自然表現自己的情感,引起讀者共情,升華文章主旨。《誰是最可愛的人》不僅在記敘中飽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運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使人讀后產生強烈的共鳴。
文章松骨峰戰斗寫完后,第8自然段進行議論式抒情。寫完馬玉祥火中救小孩,第12自然段直接抒情,喚起讀者對志愿軍的感情。防空洞談話寫完后進行總結,最后一段再次使用排比,文章的情感被推向高潮。結尾的抒情與開頭相呼應,如同豹尾,剛勁有力。作者的抒情還有一大特點,多次使用“朋友”這一稱呼,親切自然,如同與讀者促膝長談。
在學生感受到本文自然而精當的抒情魅力后,讓學生在怎樣選材的寫作任務基礎上修改抒情部分,要求做到基于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記敘、描寫上,對他們的贊美和感激之情順勢而發。
四、寫出人物的精神
在對人物進行描寫時,還需要著重表達其思想品質,凸顯人物的內在精神,有以下幾個方法:首先,通過對典型細節進行細致描寫,可以明顯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其次,采用對比、襯托、正側描寫等寫作手法對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強調,可以更好地表達人物的內在形象。最后,通過直接抒情或議論的方式,將人物的道德品質進行總結,可以很好地突出文章主題。
讀寫結合需要學生基于文本,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二者能力的共同提升、相互促進。丁玲這樣評價《誰是最可愛的人》:“我以為魏巍這篇短文不只是通訊,而且是文學,是好的文學作品。”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寫作范文,成為一代代人學習和模仿的作品,哺育了無數中國人的心靈。希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對課本的學習自主養成讀寫結合的好習慣,在課后的閱讀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讀寫遷移,不斷提高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王京海.《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結構美[J].語文教學通訊,1997(12).
作者簡介:曾雅芬(1983—),女,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