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斐
摘 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多元教學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教育理念;STEAM理念;課堂與生活;融合
為了使美術課程滿足初中課程的整體化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筆者在教學中注重運用STEAM理念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為美術課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機。
一、在教學中適時融入STEAM理念
根據初中美術教材的設置,我研讀了這些教材內容,有的內容適合STEAM理念,有的內容不能融入教材,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拘于一隅,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有效融合STEAM。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要遵循人文性,不僅是美術作品的人文性,而且還能有效融合其他學科的人文性。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第一課“你、我、他”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這節課是我們上初中的第一節美術課,我們今天玩一個游戲“猜猜他是誰”。
(讓學生每人從箱子里拿一張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誰。)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我看到很多學生舉著照片,但是不知道照片中的人物是誰,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人物。
師:你看看手中的照片,你能說出照片中人物的特征或者給你的第一印象嗎?讓學生自己觀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師借助多媒體出示《蒙娜麗莎》,簡單地介紹達·芬奇《蒙娜麗莎》。
生1:蒙娜麗莎是一個端莊、典雅的女性,有一個智慧的額頭和一雙深邃的眼睛,自信的神態流露出不可侵犯的尊嚴。
師:很好,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達·芬奇一反傳統,畫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為表現內容,對人的歌頌和贊美。
師再次出示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梵高《自畫像》,做簡單介紹,增加學生對梵高的認識……
引導學生欣賞這些經典作品,能夠有效地把美術和其他學科的教學理念融合,也能讓學生在欣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人文主義的內涵。學科之間的融合不能僅僅看繪畫作品,在初中美術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建筑物的美術欣賞內容,其實這些內容的甄選并不是讓學生僅僅欣賞建筑物的美,而是讓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考慮到建筑結構的安全、合理以及整體設計綠色環保等。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繪畫知識,還要融合多學科內容,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在滿足學生學習要求的情況下,豐盈初中美術課程的內涵。
二、課堂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當下教育的新指向,也是STEAM理念下的產物。因此,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初中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聯想能力強,對一些新鮮事物能夠保持高度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在美術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探索創新的方向,幫助學生合理地創新,激發學生活躍思維。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僅僅看重學生能畫出什么,至于學生在自己作品中能否有創意,教師沒有過多關注。在STEAM的理念下,美術課堂不再拘泥于美術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能夠創新,豐富創新的內涵。
例如,在教學“創意石頭畫”這部分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說說剛才老師播放的是什么歌。
生:唱臉譜。
師:剛才聽了一遍現在還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不僅能滿足你再聽一遍的要求,更能讓你耳目一新。(唱臉譜播放Flash動畫)
生興奮地觀看,而且還不時地說出臉譜中的人物。
師:看到了,聽到了,想不想畫臉譜?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畫臉譜。在舞臺上使用化妝藝術,讓人物更加生動形象,看多媒體認識這些人物,看到這些人物的臉譜有想說的嗎?
生:勾好形之后上色,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形狀和顏色。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始畫臉譜,畫的時候要能找準五官的位置,然后再畫眼、嘴周圍其他地方的形狀,加上細化表現他的某種品質,畫好后上顏色,底色的選擇根據人物的品質而定。
在這節課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創造出風格迥異的作品。在STEAM理念下這節美術課更加鮮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美術課堂的實效性。
三、促進課堂與生活的巧妙融合
在STEAM理念中,很多課程都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初中美術教材中,大部分內容來源于生活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把美術課堂與生活有效地融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