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綠茵
基于對教學現狀的觀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文與科學素養的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進行一些思考,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嘗試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教學探索,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說說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內涵
人文素養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它相對于科學素養,強調的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總之,“科學”“實用”與“人文”“理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價值維度。而人文和科學素質是從生活和社會層面考慮,“科學”重點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點在如何去做人;“科學”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重要性、迫切性
1.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重要性
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融合是人的發展的本質要求。當人類實現了最基礎的生理需要等層次的要求后,對更高層次上的其他需求如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有了更強烈的渴望,這就決定了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人的主體性,但是在教育的具體過程中,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分離,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個人素養之間分離,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就需要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2.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迫切性
文科融合素養并重與我們倡導的德、智、體、美、勞五育一體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最好方式。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本身的內容與教學目標就有分量很重的人文與科學教育融合的要求。但是實際教學現狀是教師更多的是按照課程內容要求實踐,課程中都會有這樣的融合事例和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是會將這樣的要求作為教學內容加以完成,但沒有更多的教師會從文理融合的角度進一步開發能夠深化融合的教學資源,受限于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對道德與法治教師這樣一個傾向于人文學科的教師確實也是不容易的任務。但是我們可以在教學中不斷地強化這樣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形成融合的意識,進而自主地完成融合。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思考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怎樣去探索和實現綜合素質融合呢?筆者從以下兩方面去思考。
1.教師自身要提升對人文與科學素養融合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教學關注熱點的當前,我們重視本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理所當然的,并且是重中之重,但是一個人最終的素養是取決于所了解的各學科知識、方法、思維和能力的綜合素質的,也就是他們的融合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不論是已經工作的教師,還是正在學習的學生,綜合素質越好,能力越強,創造力越強,僅僅只依靠單一學科的知識是難以解決復雜問題甚至難以融入現代社會的,如文科類的人士就需要了解和學習計算機知識、通信知識等,所以教師對融合意義的認識會極大地影響他的行為。教師應當加強對這方面知識與信息的了解,接受新觀念,形成新思維和意識。
2.教師要不斷了解不同領域學科的基本素養
教師了解不同領域學科的基本素養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這個話題的最大難度,但是了解其他學科尤其是大類學科基本素養是可以做到的,如人文學科的文學之情,藝術、美術之美,史學之境,哲學之思,倫理道德之求善;自然科學的科學觀和科學精神,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與社會的關系,科學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通過這些了解,才能在自己的學科中引導學生從其他領域借鑒什么,融合什么,也可能在自己的課程設計中更多地滲透融合因子,形成具體的任務和教育資源。不同學科內容與方法是相間的,但態度與精神是相通的,這些知識的學習與拓展會大大開闊我們的學科視野,提升教師的學科教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教學現狀是主動引導學生進行人文與科學素養的融合,培養學生主動融合意識的教學行為不多且隨意,在大部分的日常教學行為中很少有自己的教學規劃,偶有公開課、示范課中才有一些嘗試。其中深層的原因是教師自身對這個問題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也沒有一個自己的獨立思考,所以觀念和意識先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