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晗
社會工作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人們達到有效的社會心理功能的一門應用科學。該工作可為陷入困境的個體或群體提供服務,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倡導社會正義、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促進社會團結。
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中的一個分支。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精神衛生及其相關領域開展的社會工作服務,是圍繞精神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所開展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可協助病人及其家屬解決與疾病相關的社會、心理、家庭、職業等問題,以提高醫療效率。作者畢業于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工作碩士項目(MSW),目前就職于國內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現從國內外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發展著眼,分享相關工作的淺略感想。
在美國,助人工作起源于上個世紀。精神科醫生、執照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分別在從事助人工作。后逐漸形成了精神醫學、健康服務心理學(Health?Service?Psychology)和社會工作三大學科。1905年,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正式成立社會工作部,為病人提供社工服務。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社工的足跡遍布全美的醫院和社區。據美國物質濫用和精神衛生管理局(SAMHSA)統計,臨床社工(LCSW)是美國持執照的精神衛生從業者中人數最多的群體,其數量超過精神科醫生、執照心理學家以及精神科護士的總和。社工在精神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從事心理治療和個案管理,并在法律、社會福利、機構安置等各方面協助精神病患者與家屬。
值得向大家介紹的是:精神醫學多學科團隊合作模式(簡稱MDT)。它以五個軸向進行精神疾病評估與治療,整合多學科專業意見,形成治療方案。團隊通常包括精神科醫生、護士、社工/心理治療師、作業職能治療師、藥劑師等。通過共同收集評估、形成診療方案并執行治療,來自不同受訓背景的多個身心醫學照護專業工作者與來訪者個人、家庭和社區同心協力,提供照護服務。
在國內,社工師雖然不能提供心理治療服務,但在精神病人的社區管理、支持、康復、綜合防治等方面起著重要的聯結及推動作用。
在美國,執照臨床社工師(LCSW)具有合法的診斷治療精神、行為、情感障礙資質。其工作模式是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以預防與治療社會心理障礙或情緒疾病,強調對系統進行服務,也有預防性服務或間接服務。在醫療機構,精神科社工的工作主要包含個案管理、支持性輔導和家庭輔導。支持性輔導偏向同理和傾聽,家庭輔導則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通過探究與主訴相關的脈絡,了解系統里每個人如何涉入,以及人際互動關系的習慣模式,理解個案面臨的問題和癥狀,并從系統資源中尋求解決之道。
與發達國家類似,我國的社會工作者也在政府、醫院、社區、監獄、學校等各類機構從事直接服務工作,并且不遺余力地在發揮專業所長,充分利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從事家庭與生態的分析和介入。系統化思維與個體心理學相輔相成,社工的干預除了患者層面的服務,還需要向社區、家庭、政策等層面發展。以家庭系統和功能為基礎,關注系統之間的關系如何互相影響,因為人的行為、感受、想法、信念是與所在的環境密切有關的。
作為一名精神科社工師,扎實的心理咨詢功底有利于會談的開展。會談是和病人互動與建立關系的工具。心理咨詢技術在與精神病人會談中有諸多應用,比如:
1同理性傾聽
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來訪者身上,通過同理性傾聽可以與病人建立關系,了解病人的困擾,評估與協助病人解決危機,為建立關系打下堅實的根基。在與病人互動中,覺察病人的感受,并將此感受用語言描述出,進而探討對病人的情緒和想法造成影響。同理性傾聽可以幫助社工了解病人的感受,為病人創造安全的氣氛。
2非語言性信息的覺察
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透過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了解病人傳遞什么感受和情緒,并將看到的非語言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
3給予積極的回饋
病人渴望被了解和傾聽以及與他人有互動關系,觀察到病人細微的變化或進步,讓病人感到被肯定和支持,從而增強信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工在精神衛生服務中的角色也在轉變:從醫護式的非專業助手成為多學科團隊中的一員;從以醫院為基礎的治療轉變成以社區為主的照護;從以個案工作為主的工作發展成多元化介入;從病人角度發展為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待患者。
作為一名社工,首先要遵循我國社會工作行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和堅持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的發展經驗。
我國的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服務正處于探索階段,需從不斷實踐中汲取經驗,希望未來會為精神障礙家庭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使這項工作成為精神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