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討的話題。要想將其貫徹落實,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實踐,總結經驗教訓,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進而達到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的目的。文章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內涵與目標的分析,探索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7-0086-02
引? 言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并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然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良莠不齊,部分教師缺乏融合信息技術的意識,不能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此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學會依托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改變,進而提高教學效率。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共同奮斗、加強協作,不斷推進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數字化進程[1]。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內涵與目標
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明白融合的定義。所謂融合,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以現代化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二者的融合也有內涵與目標的要求:在將二者進行融合時,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在恰當的時機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且運用時不能過于牽強,不能為了融合而融合,否則不僅不能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反而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就違背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初衷。同時,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時,還需要確立目標,即實現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完美融合。為了達成目標,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探索、鉆研,對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調整和改變,努力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信息化進程[2]。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要想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教師必須學會創新,不僅要學會創新課堂形式,還要學會創新課堂教學思想。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依托信息技術創新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還要更新教學理念。在信息時代,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
(一)實現教學環境的信息化
要想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教師首先要實現教學環境的信息化。當前,我國的大部分初中學校已經配備了基本的信息技術設備,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已有的技術設備開展教學,即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直觀地展示語文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論語》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清雅的古典音樂,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論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論語》的作者之一——孔子的材料,并給學生系統地、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對孔子有初步的認識,了解《論語》的創作背景;可以播放關于孔子的短片、電影片段,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依托信息技術,將孔子與古代其他學者進行對比,找出他們的不同與相同之處,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積極性。
(二)構建新型教學方式
所謂新型教學方式,就是將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開展信息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想建立起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同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將“合作”“開放”“協調”“共贏”“探究”等思想切實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4]。
1.網絡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利用網絡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基本上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開展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能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更快捷、高效,只需借助搜索引擎等工具,就可以查詢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不僅能提升自主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網絡探究學習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與教師可以借助網絡開展探究學習。相較于傳統的學習方式,網絡探究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而且更加方便、快捷,讓學生和教師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討。同時,網絡平臺可以為教師和學生建立教學與輔導的雙向交流渠道,學生能夠借助其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效率,也給性格內向的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創造了條件。
3.網絡協作學習
在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網絡協作學習能力。網絡的協作學習是指學生之間利用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因此,在開展線上探究學習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進而拓展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深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網絡協作模式下,學生將感受到同學是自己學習的幫助者,而不是學習的競爭者,從而不斷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三)進行課堂教學結構變革
教師將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能不斷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這樣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但容易使學生養成不主動思考、過分依賴教師的情況,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語文信息化教學打破了這一困境。首先,得益于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育的融合,課堂教學結構不斷被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變得更為靈活、多樣。其次,依托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制作課件,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拓展思維,積極思考,體驗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還可以搭建網絡學習平臺,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促進師生交流的同時,使課堂教學結構得以不斷優化。
結? 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加快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工作的步伐,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初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真正愛上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唐瓷.信息技術教育的時代命題[J].中國出版,2018, 447(22):73.
魏寧.信息技術教育與國家戰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1):16.
牛智通.靈活實施信息技術教育[J].學周刊, 2017(23):152-153.
火婷.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性[J].新課程,2021(33):21.
作者簡介:單玉良(1967.12-),男,江蘇常熟人,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歷任常熟市徐市中學、常熟市滸浦學校、常熟市大義中學校長、書記,先后被評為常熟市“語文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秀教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