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興起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上,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順序、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均實現了翻轉,而通過這種翻轉,不僅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也使課堂教學時間得到了合理的安排與利用。基于此,文章從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出發,分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并結合案例分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與教學反思,以期為提升翻轉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用性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7-0082-02
引? 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微課、慕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逐漸走進課堂,并與傳統教學模式共同建構著新的課堂。教育部門在頒布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兩個方面水平提高。促進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的高階演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此外,在新修訂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標準(2017年版)》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而創新培育課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全面發展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思路。綜上所述,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高中地理教學中,既是教育信息化的大勢所趨,也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主要依托信息化教學環境,強調知識傳授與內化的翻轉,重視師生角色的變化。在翻轉課堂上,首先,教師在課前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和自主學習任務單,而學生則帶著學習任務觀看和學習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掌握必要的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知識儲備;其次,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協作研究、釋疑解惑,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最后,課后師生共同總結反思,實現知識的鞏固、遷移與拓展應用。
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調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課上課下、課內課外的時間安排,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入教學過程的始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基于教學主導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地理課程資源,組織課堂討論、互動,在確保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同時有效推進課程進度,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課前設計
在翻轉課堂上,“課前”部分在落實課程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扮演著“重頭戲”[1]。在課前,教師應明確角色定位,為自己及學生確定基本的任務方向,并結合課程內容細化教學任務,指導課前教學計劃的落實。例如,在“氣壓帶和風帶”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的任務應是明確教學主體,落實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探究方法,結合“氣壓帶和風帶”的相關知識細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在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選擇或者自己錄制微課,并上傳到教學平臺,要求學生觀看后自主掌握知識點;學生的任務是觀看微課,并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微課中,教師要重點針對“三圈環流示意圖”對氣壓帶與風帶進行講解,突出地球自然環境構成的邏輯性,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把握低緯環流、中緯環流、高緯環流的方式,并對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分布、移動提出疑問,為課堂討論做準備。
(二)課中設計
在翻轉課堂上,教師不再全權掌控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學生也不再是盲目接受知識的“容器”。師生角色的調整與轉變,讓課堂上開放性的互動和討論成為可能。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反饋而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對知識的獨特理解;糾正學生理解偏差,引導學生互動討論的方向,并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鼓勵[2]。在課堂上,學生成了主角,經過課前學習,其知識儲備更加全面,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上能夠主動與同學、教師進行溝通,并實現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
例如,在“氣壓帶和風帶”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優化課堂過程。第一,兼顧學生問題及課程重難點,結合案例“‘二戰’時期,日本釋放的眾多氫氣炸彈,造成美國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國民眾的恐慌,請說一說這些氫氣彈是怎樣漂洋過海的”,加深學生對氣壓帶和風帶的認識。第二,啟發學生結合之前學過的“熱力環流”的原理,說明赤道和極地間形成的環流,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繪制理想狀態的“單圈環流”。第三,進一步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結合情境啟發學生討論分析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對地表熱量分布帶來的季節性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學生在課堂上全程參與知識的討論與探究,并根據教師的啟發、指導,以及與同學的互動、交流,完成了知識的生成、建構,提高了理性思考能力,強化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
(三)課后設計
在翻轉課堂上,“課后”教師應利用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進行保存,并為學生創造知識鞏固與拓展的空間;學生則可以利用數字化課程資源鞏固學習過程,彌補知識漏洞,總結學習方法,并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下完成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例如,在“氣壓帶和風帶”的教學中,教師將課堂教學資源保存、上傳,要求學生根據學習需要下載、觀看,同時布置學習任務: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以后,我國東部會陸續檢測到核輻射物質。這是為什么呢?位于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會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響嗎?學生會結合所學知識,通過查找資料解答問題,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反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推動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依然值得教師關注。例如,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課前更多的是機械地觀看視頻,無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課下拓展思考的時間不足,尤其是在應試壓力下,學生進行課外探索的時間十分有限;數字化教學資源質量有待提升,其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教學評價不完善,弱化了對學生的激勵與指導作用;等等。
針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應及時反思,并不斷改進實踐中的不足。首先,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設計,更應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突破傳統學習模式的束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應不斷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一方面依托網絡平臺,為學生篩選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提高微課制作能力,針對學生地理課程學習的實際需求,設計課程內容,提升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再次,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評價方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課前學習作為評價的重點,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評價,采用激勵、賞識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最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效率,根據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評價方案,并通過監督、提醒使學生不斷優化自主學習過程。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在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注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應加強教學反思,不斷調整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的契合度,提高翻轉課堂的應用效率。
[參考文獻]
熊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導入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10-111.
武斌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智力,2021(15):163-164.
作者簡介:田英(1982.9-),女,甘肅武威人,地理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