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戴忠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回歸生活實際,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這對于學生學好高中地基知識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 生活實際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38-02
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具有綜合性、區域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在我們生活實際當中,會發現許多地理知識,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地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當中,以此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從而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利用學生生活體驗,學習地理知識
地理環境對人們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找到地理知識,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地理知識放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學會利用地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這樣地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起更加的容易,而且還能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以此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中“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中的影響”,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你看到哪些自然資源?”,學生紛紛回憶自己生活中看到過的自然資源,如太陽、風、雨、電、海洋等等,這些資源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教師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工業企業通常都建設在什么位置?機場通常在建設在什么位置?,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發現工業企業、機場都建設在市中心較遠的地方,特別是與居民居的距離較遠,然后教師提問學生:“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然后教師為學生進行講解,這主要是因為工業企業會產生污染,而飛機起飛會產生較大的噪聲,所以必須建設在與居民區較遠的地方,并教學學生怎樣規劃工業企業和機場的位置。
二、利用民俗諺語、古詩詞,學習地理知識
學生在生活中通常會積累一些民俗諺語、古詩詞,這些民俗諺語和古詩詞中會蘊含著地理知識,民俗諺語如“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等等,古詩詞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野礦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等等,教師可以學生積累的這些古詩詞和民俗諺語,加強地理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了解這些古詩詞和民俗諺語所蘊含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
例如學生在學習《大氣環境》時,教師讓學生回憶每年到清明節時,天氣是什么樣的?學生都說每年清明節會下雨,然后教師讓學生說出描寫清明節的詩句,學生自然的想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然后教師問為什么每年的清明節會下雨嗎?,學生搖頭說不知道,教師用地理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這主要清明節前后會受到海洋的夏季風影響,就會帶來大量的降雨,所以這時也是農民春耕的好時節,“春雨貴如油”這句詩也由此而來,之后教師又提問學生,還知道哪些民俗諺語和古詩詞能夠反映氣候類型特點,如“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歌詞,也反映了地理知識,如“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這樣通過利用民俗諺語、古詩詞,大大加強了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
三、利用課外教學活動,學習地理知識
為了能夠實現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教師應增加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切身體驗,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這樣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學生學好高中地理。
例如在學習《環境問題》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存在哪些環境問題,學生有的水污染嚴重,有的學生說噪聲污染,還有光污染,然后教師有提問學生,生活中這些污染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哪些有影響?你經歷的有哪些?”,雖然學生了解這些環境問題,但是都沒有切身經歷過,所以教師完成這節課后的學習,有進行了課外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存在環境問題的地方,學生經過體驗,對污環境問題又有了不同的認識,加強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充分認識道路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學習環境保護的知識奠定了重要基礎。所以由此可見,增加課外活動是促使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合理利用,以此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四、總結
總之,地理知識大部分來源于實際生活,所以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的習慣,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能力,促進學生不斷發展,從而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桂香.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