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玉
摘要:本研究基于新課改的理念,以高中地理學科作為依托,力求找出一種適合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符合地理教學規律的語言策略。從而使得在地理課堂上語言策略能夠發揮出其重要性,保證地理知識能夠更好的進行傳遞和傳播。本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對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語言策略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分析了影響教師語言策略的原因,最后給出了教師語言策略的提升建議。
關鍵詞:語言策略;高中地理;新課改;教師;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05-01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教師教學語言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問題,所以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及對相關資料的查閱來開展研究。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語言策略的現狀
1.教師對高中地理教學語言使用態度現狀。
筆者通過對10所高中隨機抽取的100名地理教師的訪談,得知有8成的地理教師對于語言使用的態度還是較為積極的,并且有56名教師認為在教學中應該使用較為精彩的地理教育語言開展教學。
2.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教學語言提高情況。為了和新課改的理念相適應,在參與調研的教師當中有87人通過聽課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但是在教學反思層面和網絡學習層面上使用率并不高。另外,基本上選取通過聽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的教師基本上聽的都是地理教學,這就造成了跨學科程度較低。
3.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進行教學語言反思的現狀。通過調研筆者發現,高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教學內容、學生的課堂反應、教學方法及課堂管理幾個方面,而對于教師的教學語言反思的則較少。
4.高中地理教師教學語言特色現狀。在與教師的交談中,筆者將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使用的教學語言特色歸納為6種,其中有78%的教師傾向使用于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二、影響教師語言策略的原因分析
1.教師價值觀念的原因。每個教師的價值觀念是不同的,有的教師是奮發圖強型的、有的教師是進取型的、有的教師是隨波逐流型的,那么這些教師就會共同的組成地理教學集體,有著相同價值觀念的教師就會自主的形成一個團體,在團體內教師個人價值觀念就會被進一步放大,那么就會對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產生影響,進而對教學語言產生影響。
2.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導致教學語言策略受到影響。在高中地理教師隊伍中,每個教師授課班級的數量都大于兩個,另外每個班級學生人數基本上都不少于40人,那么面對著如此多的、思想各異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就避免不了會產生一些焦慮、憤怒、厭倦等情緒,而這些負面的情緒則非常有可能會對教師的教學語言產生影響。
3.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教學語言策略受到影響。教師在教學當中使用的語言要做到有理有據,地理原理產生、地理數據、學生情感的醞釀等都來自于教師不斷的教學經驗的積累。但是當前避免不了的會有一部分新入職和入職不久的教師,這些教師在教學經驗方面較為欠缺,那么就無法很好的做到用教學語言去帶動課堂。
三、教師語言策略的提升建議
1.要做到教學語言的精準化。要想使得地理教學語言精準化,就需要盡量的減少重復、有效的規避口頭禪、杜絕錯誤性的語言。教師在教學中的重復性語言有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復,也有不自覺性的重復,而我們要減少的就是這些不自覺的重復性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錯誤氛圍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前一種是語法、語音等錯誤,后者是教師意識不到的錯誤,例如當教師在進行死亡率和出生率講解的時候,在前面的講解中已經給出了“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這樣的公式,但是當教師再提出的時候有的教師就會無意識的說反,這種錯誤是一種口不對心的錯誤,那么教師就應該及時的發現這些錯誤,盡量的降低教學語言出錯的頻率。
2.做到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生動的語言往往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令人駐足諦聽,比如說我們在廣場上聽別人說相聲,為什么濟濟一堂,有時哄堂大笑,突然鴉雀無聲,秩序井然,其魅力所在乃是其相聲語言的作用,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話,關鍵在于說者如何把要表達給聽眾的材料,精心組織,用有藝術性的語言傳遞給聽眾。有人認為,地理難教、難學,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不高,趣味不濃,索然無味,筆者以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地理學科的本身,也不在于學習者,而在于我們老師如何挖掘和處理教材,如何通過具有磁力的教學語言把教學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給學生。眾所周知,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如果我們把授課內容的教學語言進行潤色,進行重新加工,用藝術性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可謂另當別論。比如,我國古今詩詞、諺語等本身含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果我們地理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這些富含地理知識的詩詞和諺語,不但學生愛聽,而且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增彩添色,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而且讓地理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記憶,同時很多的詩詞和諺語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觀畫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畫中有知識,知識融于畫中”的思維品質,使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形象、鮮明,從而讓學生熱愛地理學科。
3.建立起雙向交流的教學語言策略。地理教學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就決定了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有著局限性,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則應該抓住一切可交流的機會,在課上、課下多和學生進行接觸。例如教師可以將交流擴展到和學生生活有關的領域當中,可以通過課間活動時間,在走廊和學生接觸進行簡短交流。
4.改善教學語言反思現狀。實際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反思是一個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那么教師在課后就需要對教學語言進行反思,突破原有的反思格局,打破長期以來的反思桎梏,將教學語言擴展到日常的教學反思當中來。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統計表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語言的反思,對于自己在課上所說的不科學性語言、不合適的語言、錯誤的語言等進行課下即時登記,并針對具體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反思,及時的發現在語言策略上的問題,進而實現語言策略的有效提升。
總結: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夠帶領學生進入到地理的神奇世界當中,能夠喚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在新課改理念下,對教師的語言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對著當前高中地理教師語言策略的問題,只有通過教學語言的精準化、建立起雙向交流、改善教學語言反思現狀,才可得到有效的教學語言策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建姿.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語言風格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