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濟蘭

摘要:目的:針對植入式輸液港的標準化維護在其使用上的臨床意義以及效果進行了簡要地陳述以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展開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研究開展共5個月整。研究目標為這段時間內進入我院血液腫瘤科進行治療的患者,采集目標共80例。利用奇偶分組表法將目標患者進行均勻地統計分組,n=40。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研究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維護模式,研究組進行標準化維護。在同時進行維護后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的感染、堵管、脫出或移位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相較于對照組患者有極大程度的減輕(P<0.05)。結論:在患者進行植入式輸液港的置管時對其進行標準化維護可以極大程度減輕其不良反應并發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植入式輸液港;標準化維護;并發癥護理
植入式是對患者在化療期間進行的一種輸液、補液、以及營養補充的一種副作用小的治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的危險[1]。同時,減少了患者血管被經常性穿刺的次數,減少了血管的刺激,對患者的血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作用[2]。本篇研究就針對患者在進行植入式輸液港的置管時的護理方法以及效果進行了討論,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研究展開時間始于2020年1月截止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血液腫瘤科開展為期5個月整的研究。研究目標為這段時間內該科室收治的腫瘤患者,采集目標數據共80例。利用奇偶分組表法將目標患者進行均勻地統計分組,n=40。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極大值為65歲,極小值為49歲,平均年齡為(57.75±5.58)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極大值為66歲,極小值為50歲,平均年齡為(58.05±5.59)歲。以上數據經比對后得出的結果數據組間差距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后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令該組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基礎措施,并對患者的穿刺處進行消毒。
研究組:①在進行患者的穿刺置管前對室內環境進行徹底消毒,在消毒后半小時再令患者進入該室內。②在進行維護期間進行嚴格的無菌以及殺菌操作。③為患者皮膚以及穿刺器具等進行消毒后為其進行穿刺,在患者進行穿刺后觀察患者的穿刺處是否有液外溢以及異樣紅腫等情況。④消毒過程中對患者的皮膚用75%濃度的乙醇消毒液進行2-4次的順時針、逆時針擦拭消毒,再用碘溶液按相同步驟進行二次消毒。消毒后令其在自然環境下進行風干。⑤根據患者的體位調整對其進行適當的置管位置的調整。
1.3判定指標
比對以上研究目標的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1.4統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結果
2.1比對以上目標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
將以上目標患者在進行靜脈植入式輸液港的置管后維護后產生的效果上的差異進行數據比對,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相較于對照組有極大幅度地減輕,得出的結果組間差距較為明顯(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討論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醫學上的釋義解釋為,即一種將血管系統全部進行患者體內的植入的一種治療手段[3]。是對患者進行的一種在化療以及其它治療期間的輸液、補液、以及營養補充一種副作用小、治療效果好的治療手段。在對患者進行直管時對其展開標準化維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的危險[4]。同時,減少了患者血管被經常性穿刺的次數,減少了血管的刺激,對患者的血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在患者進行靜脈植入式輸液港置管時對其進行標準化維護可以在極大幅度上加強置管效果并減輕患者并發情況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晏晴,易小容. 標準化維護對植入式輸液港患者導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 醫療裝備,2020,33(7):184-185.
[2] 陳曉燕. 植入式輸液港日常標準化維護及并發癥的處理[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8):78,81.
[3] 楊娟,孫良紅. 標準化評估與綜合干預在完全植入式輸液港日常維護中的效果評價[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2):1-3,32.
[4] 中心靜脈通路上海協作組,上海市抗癌協會實體腫瘤聚焦診療專委會血管通路專家委員會. 完全植入式輸液港上海專家共識(2019)[J]. 介入放射學雜志,2019,28(12):11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