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悅,甄莉
斑禿是一種多見的非瘢痕性脫發,突然發生,無自覺癥狀。斑禿病因復雜,目前認為可能與遺傳、情緒、免疫等因素有關,其中多種證據表明免疫機制是其發病的重要環節。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及抗體異常可合并斑禿發生,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及自身抗體,其是否相關,國內外學者進行了諸多研究,但并未達成一致認識,而我們臨床工作中對斑禿病人是否行甲狀腺相關指標的檢測也感到迷茫,本研究旨采用了薈萃分析的方法綜合評價其相關性以指導臨床診療。
1.1 檢索策略
以斑禿、免疫、甲狀腺、并發癥、alopecia areata、pelada、complication、thyroid、autoimmunity為檢索詞,對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CBM、維普網、SCIE、PubMed進行檢索,時限為1989年4月至2019年4月,并查閱文章所附參考文獻。1.2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國內外于1989年4月至2019年4月的發表的涉及斑禿與甲狀腺疾病及其功能、自身抗體的全部文獻,研究方法為病例對照研究,無種族、國籍限制;納入病例組均臨床確診為斑禿的病人,且符合美國皮膚科學術雜志2004年Olsen等制定的臨床診斷,對照組為診斷明確無斑禿病史人群;文獻可獲得原始數據或能夠轉換為OR
值和95%CI
。1.2.2 排除標準重復發表的文獻,病案報道及綜述;文獻數據缺失或信息不全。
1.3 文獻質量評價與數據提取
由兩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按照以上標準對檢索到的相關文獻進行篩選,采用紐卡-渥太華(NOS)量表評價其質量后提取所需數據錄入。對結果進行核對,有異議時可請另外的研究者進行裁決或探討解決。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ReMan 5.3軟件進行薈萃分析。各研究間異質性采用I
檢驗,若I
<50%,認為各研究間異質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按檢索策略初檢得到相關文獻4 304篇(中文2 521篇,英文1 783篇),剔除綜述及重復文獻1 029篇,閱讀文獻題名、摘要再次剔除3 255篇,經閱讀全文后最終共納入18篇,中文5篇,英文13篇。納入的所有研究NOS量表評分均大于等于6分,質量較好,提取數據后分析。各文獻涉及的甲狀腺疾病相關指標、基本特征及質量評價見表1。

表1 各文獻涉及的甲狀腺疾病相關指標、基本特征及質量評價
2.1 斑禿與甲狀腺疾病及相關指標相關性的分析
2.1.1 斑禿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及自身抗體經過異質性檢驗,斑禿與橋本甲狀腺炎、格雷夫斯病的相關性研究存在異質性(I
≥50%),因其難以進行亞組分析,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斑禿與TPOAb、TGAb的相關性研究也存在異質性,選擇其中對異質性影響最大的文獻進行剔除后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研究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表示斑禿與橋本甲狀腺炎、格雷夫斯病、TPOAb、TGAb相關。2.1.2 斑禿與甲狀腺功能及其指標經過異質性檢驗,斑禿與甲亢、甲減的相關性研究存在異質性(I
≥50%),剔除其中對異質性影響最大的文獻后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斑禿與T4、T3升高的相關性研究也存在異質性,但因其納入文獻數量少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斑禿與TSH升高的相關性研究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薈萃分析結果顯示:斑禿與T4升高的研究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表示斑禿與T4升高相關,斑禿與甲亢、甲減、T3升高、TSH升高的研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表示斑禿與甲亢、甲減、T3升高、TSH升高不相關。T4、T3、TSH下降的研究僅納入一例,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與斑禿不相關。2.1.3 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相關性研究存在異質性,剔除對異質性影響最大的文獻后,其異質性下降,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1,表示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相關。具體見表2。
表2 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相關性研究各因素合并結果匯總
2.2 敏感性分析及偏倚分析
部分研究在對其進行合并時存在異質性,對其中納入文獻數量較多的研究探討其異質性來源,考慮各研究間樣本量差異較大,遂對其中樣本量最小及最大的文獻分別剔除,發現僅一項研究的異質性在剔除最小樣本量的文獻后下降,其余無明顯變化,表明其異質性的主要來源并非樣本量,剔除其中異質性最大的文獻后進行合并;對存在異質性但納入文獻數量少的研究難以進行亞組分析或剔除某項研究后再合并,故均采用隨機效應模式,對這些研究在分別采用固定和隨機效應模型下合并的OR
值及95%CI
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各因素結果相似;表明其結果穩定性較好。發表偏倚運用漏斗圖進行分析,推斷TPOAb、TGAb兩個項目存在發表偏倚,余無明顯發表偏倚。如圖以未分類甲狀腺疾病漏斗圖為例,其基本對稱。見圖1。注:T4為四碘甲狀素原氨酸,T3為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圖1 有關甲狀腺疾病文獻發表偏倚的漏斗圖

表3 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相關性研究敏感性分析結果
斑禿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在我國人群中發病率為0.27%。根據現有證據可以認為斑禿是在遺傳易感的基礎上,由內源性、外源性等復雜的多因素激發頭皮局部環境出現炎癥反應,造成毛囊免疫豁免機制被破壞,進而發生炎細胞浸潤、細胞因子釋放、細胞毒性T細胞作用,致局部生長期毛囊停止生長脫落。斑禿一般局限于局部且可自愈,但其易復發,部分病人隨疾病進展可累及全身任何毛發部位且遷延不愈。脫發影響病人精神面貌,進而影響其人際社交,因此大部分病人求治心切,但其目前治療方法及效果有限,要求我們積極尋找并為他們帶來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3.1 斑禿與免疫
本次薈萃分析結果,斑禿與橋本甲狀腺炎、格雷夫斯病其自身抗體TPOAb、TGAb相關,并與文獻報道的一致。格雷夫斯病和橋本甲狀腺炎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淋巴細胞浸潤其組織中,Th1/Th2細胞比例失衡、細胞因子紊亂等參與了它們的發生發展,近來研究表明斑禿病人同樣存在此類改變,其是T淋巴細胞依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病人血清中的自身抗體以TPOAb、TGAb多見,顯著升高的同時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比;斑禿病人中該兩種抗體陽性率較正常人群顯著增高,且有研究發現本類病人中此兩種抗體水平也顯著增高。上述均提示斑禿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均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密切相關,對斑禿病人檢測TPOAb、TGAb等自身抗體有一定意義,對抗體水平高的病人定期隨訪,監測甲狀腺功能。雖然斑禿的免疫機制尚不清楚,但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眾多學者所認可,部分學者已經進行了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相關探索,療效良好,進一步證明其免疫相關性。目前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常規治療無效及病情嚴重的病人,主要藥物為環孢素。在一項對重度斑禿病人給予環孢素治療的研究中,堅持服藥的病人約半數有明顯療效。此外,魯索利替尼、托法替尼等對斑禿也有良好效果。3.2 斑禿與甲狀腺功能
本研究結果,T4升高與斑禿相關,甲亢、甲減、T4下降、T3及TSH升高或下降與斑禿均不相關。斑禿與甲狀腺功能各指標結果應一致,不除外T4升高因研究中的各種因素影響致結果錯誤可能,需更多研究進行評估。3.3 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種類眾多,還有甲狀腺結節及囊腫、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及甲狀腺癌癥等。本研究結果,斑禿與未分類甲狀腺疾病相關,提示可能存在除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以外的其他的甲狀腺疾病與斑禿相關。本研究對斑禿與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及疾病相關性進行了薈萃分析。本研究納入文獻較少,影響結論可靠性,需要更多高質量的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充實,各個國家、地區的檢驗精度及各個研究者的經驗難免存在一定的差異,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等對結果也有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我們在臨床中應對斑禿病人進行TPOAb、TGAb等甲狀腺自身抗體的檢測,并對抗體水平高的病人隨訪,并進行相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