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彩云,蘇峰,劉加寧,唐春麗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屬于腸型胃癌的癌前病變。近年來,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持續升高,臨床病人的平均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與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關,與清除Hp感染并保持陰性者相比,長期暴露于幽門螺桿菌的病人發展為胃癌的可能性更高。四聯療法是目前治療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標準方案,葉酸輔助治療對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病理特征及消化道癥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治療效果仍然較為局限。
枳術顆粒是在枳術丸的基礎上發展得到的一種新型中藥制劑,包含枳實、白術、莪術、蒲公英等成分,對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殘胃炎等胃腸道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研究通過構建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模型進行研究,發現枳術顆粒可以改善胃黏膜組織的病變程度。但是,枳術顆粒是否在臨床應用中也具有保護作用目前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選取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枳術顆粒和葉酸聯合治療,以探討臨床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宿遷市人民醫院確診為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9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一般資料的比較
所有病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宿遷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6-01-04)。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病人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并經胃鏡與病理診斷確診;(2)Hp感染符合《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呼氣試驗陽性;(3)年齡范圍18~75歲;(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者,如消化性潰瘍等;(2)合并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3)納入研究前一個月內服用過藥物或進行過治療者;(4)對本研究使用的治療藥物過敏者。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給予葉酸治療。雷貝拉唑腸溶片20 mg(江蘇豪森藥業有限公司,批號H20020330,批次20150618),阿莫西林膠囊1.0 g(石家莊中諾藥業,批號H13021770,批次20160122),呋喃唑酮0.1 g(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14023937,批次20151109),膠體果膠鉍膠囊0.2 g(浙江昂立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56517,批次20160107),均為每日2次口服;葉酸片10 mg(天津亞寶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批號H20067437,批次20150921),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2周。觀察組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枳術顆粒與葉酸聯合治療。雷貝拉唑腸溶片、阿莫西林膠囊、呋喃唑酮、膠體果膠鉍膠囊和葉酸片的給藥劑量與方法同對照組,枳術顆粒6 g(南京中山制藥廠,批號Z10970017,批次20151220),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2周。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病人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黏膜病變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胃黏膜病變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胃黏膜病變有部分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胃黏膜病變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5 觀察指標
(1)在治療前與治療后,對兩組病人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包括胃痛、胃中嘈雜、胃脘脹滿、噯氣反酸、乏力,每項均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評為0、1、2、3分,分值越高代表癥狀越重。(2)對胃黏膜進行病理評分,包括炎癥、病變活動度、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每項均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評為0、1、2、3分,分值越高代表病變越重。(3)使用江蘇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檢測血清中炎性因子、胃泌素與胃蛋白酶原(PG)的含量,包括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4)治療結束后,記錄Hp清除例數,計算清除百分比。(5)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頭痛、失眠等。
2.1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的比較
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胃痛、胃中嘈雜、胃脘脹滿、噯氣反酸、乏力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
<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胃痛、胃中嘈雜、胃脘脹滿、噯氣反酸、乏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的比較/(分,xˉ±s)
2.3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胃黏膜病理積分的比較
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胃黏膜病理積分(炎癥、病變活動度、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胃黏膜病理積分(炎癥、病變活動度、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治療前后胃黏膜病理積分的比較/(分,xˉ±s)
2.4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含量的比較
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血清IL-1β、IL-6、IL-8、TNF-α含量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比較/(ng/L,±s)
2.5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血清胃泌素與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比較
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血清胃泌素、PGⅠ含量均高于治療前,血清PGⅡ含量低于治療前(P
<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胃泌素、PGⅠ含量均高于對照組,血清PGⅡ含量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6。
表6 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92例治療前后血清胃泌素與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比較/±s
2.6 兩組病人Hp清除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Hp清除率(95.65%,44/46)高于對照組(78.26%,36/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2.7 兩組病人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過程中,對照組發生頭暈頭痛2例,失眠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2%;觀察組發生頭暈頭痛3例,失眠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
=0.155,P
=0.694)。枳術丸最初由易水學派張元素根據《金匱要略》中枳術湯所制,主要成分為枳實、白術、荷葉,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曾記載為:“枳術丸:治痞,消食,強胃”,可見其在消化道疾病中具有一定功用。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腸道疾病的病因從中醫理論的角度看,均為胃氣阻滯、脾虛失運、脾胃升降紊亂,而枳實與白術配伍使用則可健脾行氣,恢復胃腸功能。唐德才教授將枳術丸中的荷葉去除,加入莪術與蒲公英兩種成分,使其功效更為顯著,即為枳術顆粒。莪術屬于姜科姜黃屬植物,其根莖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味苦性溫,具有消積、行氣、止痛等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莪術還具有消炎鎮痛、抗氧化、抗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學活性。蒲公英屬于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具有免疫調節、抑制Hp等藥理學作用。目前,枳術顆粒在臨床中的應用報道較少,僅有消化性潰瘍、殘胃炎等少部分胃腸道疾病,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的應用仍處在基礎研究階段,有研究將枳術顆粒應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本研究旨在探討枳術顆粒聯合葉酸對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應。
有研究發現,單純使用標準四聯療法對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效率僅為60%~75%,與本研究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7.39%)相一致,而本研究使用枳術顆粒聯合葉酸輔助治療則可將總有效率提高至86.96%。在本研究中,經枳術顆粒和葉酸聯合治療的病人,臨床癥狀積分與胃黏膜病理積分顯著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Hp清除率,表明該治療方法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這種保護作用可能具有多方面的機制:(1)枳術顆粒可以促進胃組織中三葉因子1(TFF1)的表達上調;(2)環氧合酶-2(COX-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破壞因子表達下調;(3)葉酸可以抑制5-甲基四氫葉酸通路,從而促進黏膜損傷修復。
Hp感染胃黏膜后,可刺激局部組織處于高炎癥水平,表現為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炎癥細胞的不斷浸潤、炎性因子的持續釋放,這種失調的炎癥微環境可加速胃黏膜萎縮,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病理機制。此外,IL-1β等炎性因子還具有抑酸效應,進一步破壞正常的胃部生理環境。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經治療后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而且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低于對照組,表明枳術顆粒和葉酸輔助治療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這可能與枳實等多種活性成分的抗炎效應有關。
胃泌素是由胃泌素細胞(G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可以刺激壁細胞增殖,促進胃酸的分泌,而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病變可使G細胞數量顯著降低,胃泌素的分泌量也隨之下調。PGⅠ由主細胞及頸黏液細胞分泌,其降低程度可反映胃黏膜的萎縮程度。PGⅡ除了由主細胞、頸黏液細胞分泌,還可由其他組織腺體合成,其表達上調則與腸上皮化生等病變相關。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胃泌素、PGⅠ含量均高于對照組,血清PGⅡ含量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枳術顆粒聯合葉酸輔助治療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給予枳術顆粒和葉酸聯合治療,可以增強Hp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的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和胃黏膜病變程度,降低炎癥水平,調節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表達,提高Hp清除率,具有較好的藥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