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山東省青島第七中學,山東青島 266000)
初中歷史是初中階段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掌握基礎性的歷史知識,就很難進行更深入的歷史知識的學習。因此,為了提高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教師要從深度學習視角出發,盡可能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將部分較難的歷史題目進行剖析分解,幫助學生理解,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與此同時,教師要善于站在深度學習的角度,對現階段初中生的上課狀態及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尋找問題根源并選擇合適的解決對策,從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目前,在初中教育階段,各學校開始注重對初中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雖然初中歷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歷史教學的發展和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
首先,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傾向于理論講述,并沒有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大大降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教師只注重授課結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很少在課后進行總結。在歷史課結束后,教師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沒有及時了解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切身需求,對學生歷史學習的情況不夠了解。在缺乏課后反饋的情況下,歷史教學就很難順利、連貫地開展下去,這種現象的存在容易使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缺乏針對性,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1]。
歷史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歷史照片是對一段歷史或者某個歷史瞬間最真實、直接的記錄。歷史照片能夠更加直觀地體現歷史信息。通過歷史照片,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客觀地對歷史環境進行評價,從而對歷史文化有更加充分的認識。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應對照片資料進行合理的選取及應用,適當地插入課堂講解過程中,通過投影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2]。
此外,歷史地圖能夠很好地體現歷史區域劃分情況,教師可通過展示歷史地圖,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狀況。例如,在講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時,教師可和學生一起在歷史地圖上尋找隱藏信息,并添加一些動態圖,如一些著名戰役的行軍路線,通過不同的戰役對歷史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可展示一些歷史事件的照片,以增強歷史人物的真實感;針對一些比較難理解的歷史語言,可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以加深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認識,有效提高歷史教學效率[3]。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設備逐漸應用于教學中,歷史教學也不例外。歷史影視資料的生動性、直觀性、人文性等特征相比圖片資料的單一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但是,教師在應用影視資料時應注意播放的時長、頻率,確保不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且不會對正常的教學內容產生影響;客觀地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并在恰當的時機播放,將影視資料的優勢發揮到最大[4]。
例如,學生講解“五四運動”時,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與五四運動相關的影視資料,如上海工人集體罷工、文界響應、軍警毆打逮捕學生等片段,時長最好控制在6~9 分鐘,選取的影視資料要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即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更是一場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從而激發學生對此段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此段歷史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對歷史內容進行具體講述,從深度教學的角度出發,提高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新的教學改革方案,師生教學互動要建立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一基礎上,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格外注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與學生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據此調整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從而調動他們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把握交流時機和互動方式,從而優化師生互動效果,實現深度教學[5]。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能夠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習歷史知識。這樣高效的師生交流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此外,教師要將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師生交流當作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歷史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效課堂的構建[6]。
綜上所述,如果從深度學習的視角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尋找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融入歷史學習中。在后期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課堂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影視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投影,將復雜的歷史知識變得可視化、簡單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7]。此外,教師在課后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及時得到課堂教學的反饋,了解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針對教學中的不足進行適當調整,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