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明
(江蘇省常州市田家炳初級中學,江蘇常州 213002)
教師是民族復興的基本力量,時代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較強的以學定教的能力,因而教師的“專業自覺”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名師工作室的主要功能是促進成員盡快地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師轉變,發展其“專業自覺”的能力。我們始終認為,工作室只有深耕課堂,才能成為把握工作室成員有效專業成長的引擎。
自覺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一種喚醒,喚醒人性、德行理性和創造性(包括教育者本身)。教師的專業素質是一個多維結構的復合體,它包括教師的專業意識、本體知識、教育精神、職責責任、理論素養、教育能力、價值判斷多方面內容。潘建明名師工作室在“正心奉獻”的基礎上開展“學教辯證”活動,使每個成員構建個人教學哲學。每個工作室成員對教育意義與價值、教學功能與作用、學科內容與思想、教學策略與方法等內容的建構、實踐、反思、重構等形成了工作室成員個體教學哲學的核心內容[1]。
通過學教辯證的系列活動,我們達成了下列共識。(1)數學素養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服從真理,要邏輯嚴謹;數學素養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和創新。(2)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教思考,而不是教技巧,要讓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和最大限度地釋放“創造性的本質潛能”。(3)要發揮數學育人功能的作用,讓學生在經受各種困難、挫折、錯誤、失敗的體驗時,有良好的心態,從不斷糾錯中享受進步的喜悅,形成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堅毅品格。(4)數學素養教育中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任何人和事,每一天的學生都是“新鮮的”。沒有差異就沒有教育,教育的關鍵是讀懂學生。(5)自覺數學教育的意義是讓學生在靜止中看到變化,在變化中發現規律,因而教學要在重點、疑點、難點、易錯點和易混點處發力。
“學教辯證”活動的價值功能是讓工作室成員摒棄數學教育中狹隘的工具理性價值觀,旨在開闊他們的專業視野,讓他們重新認識數學素養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具有哲學性的思考才是自身“教學生存”與“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讓工作室成員在拼搏中學會學習,從豐厚的學習成就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之一。
潘建明名師工作室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關系上有清醒的認識。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也有很多有用的教育實踐和智慧,但我們也要關注在國際視域下的本土教育教學實踐、改革與發展,即在比照、借鑒、吸納和發展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因此,工作室特別重視對課堂教學專業問題的“系列探索”,經常開展沙龍式教研活動,讓成員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課程改革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例如,針對專題“數學教學素養的專業性提升”的系列研究有以下幾項。(1)關注數學學科素養要求,加強對課程標準、中考和高考考試說明的研究;(2)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對不同版本之間知識呈現方式的異同和優劣的比較;(3)對數學遞進性學習活動策劃的研究;(4)關注近三年全國中考數學題型的變化,提升解題本領,特別是加強對問題串的組織與教學的研究;(5)加強學情分析,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認知方式和最近發展區,對高效學習的引領策略進行研究;(6)對各類試卷命題的結構、難度、效度的實踐研究等;(7)線上線下教學組織、微課制作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等。
對初中數學的各類課型能夠“長于策劃”和“輕松駕馭”是工作室成員在培養周期中特別要夯實的基本功。有效的“長于策劃”在于把握學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方面: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情況,在這些知識中哪些是正確而有效的,怎樣才能讓學生更有效地將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經驗區、最近發展區和拓展區。(2)情感方面:讓學生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和素養要求;學會評價是非、對錯的準則和策略;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3)策略方面:教會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習;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深度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會學生利用作業、問答、測驗來評價學習效率,學會對學習狀態進行調整;教給學生解答問題所采取的程序和思考方式等。
“長于策劃”重在根據課型對課堂教學結構與流程進行選擇和把握,工作室成員在對自覺教育思想的研究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框架。
筆者的導師顧泠沅先生說過:“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的拼搏中才能學會教學!”工作室成員教學素養的全面提升,以及對學科教學的洞察力、建構力、反思力和創新力是他們有效專業成長的關鍵。工作室提出“自覺數學課堂”既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一種教育理念,也是培養學生良性差異互動、變式感悟的一套操作策略,更是因材循導、促進學生自覺感悟的根本旨歸。
在“自覺數學課堂”中一般不提教學模式,旨在防止模式被固化,而是提倡教師利用六大策略元素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和實施,從而提升教師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喚醒學生的德行,激活學生的本質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自覺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是深思—合作—展評—變式—體悟—回歸,旨在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優秀學習品質的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自覺數學課堂”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基礎,重在關注學生多向度潛能的開發、本質潛能的激發和數學世界圖景的建構,進而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自覺成長。
工作室成員在對數學素養教育教學的系列研究過程中,提高了對數學素養教育的深度認知,促進了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工作室強調成員的自組織發展,自組織意味著教師把數學教育、教學行為的變革與創新看作自己自發、自覺的組織行為。工作室成員的培養必須堅持自我更新、自主發展原則,突出每個成員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
工作室教科研深度研修的有效途徑有三點。(1)眾籌性學習——面對困難和問題時,要強調群體智慧,重視建立成員與成員、成員與學生、領銜人與成員等之間的合作實踐、學習、反思和總結;(2)主體間悟性——在研修中要強調讓科學認識(假說檢驗)的模式與行為反饋機制同時進入研修流程中,注重通過主體間悟性把實踐、行動和理性聯結起來,產生新的認知;(3)學習性載體——在深度研修過程中,要強調以課例、案例為載體,重視現場觀察、視頻案例等方式。作為教師學習研究的載體,工作室重視實證研究,旨在為工作室成員的成長營造更為真實可信的學習環境。工作室成員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科研的深度研修,更離不開對課堂轉型和教學創新的深刻理解,我們認為,深耕課堂是促進工作室成員有效專業成長的引擎。
工作室從優秀走向卓越離不開適切的發展規劃,更離不開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學目標定位,特別是要對課堂教學中非良性結構的發展問題做長遠的、全局性的和深層次的科學研究,提出新思路、新辦法。我們只有把握工作室深度發展的有效節律和節點,才能推進工作室的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工作室成員的專業成長。深耕課堂是工作室教育教學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工作室深度發展的基礎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