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錦鋒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田家炳中學,廣東河源 517300)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要求學生具備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所以議題式教學要重視與核心素養之間的融合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和解讀教材內容,明確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和相關內容,再引領學生投入對議題的深度探究中。在這一基礎上所展開的教學活動,既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議題上,又有助于學生在探索議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當然,為提升議題式教學效率,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展示、交流中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議題價值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討論結果,也影響著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1]。所以,在設計和選擇議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議題的價值,要確保議題的提出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能夠達到某種教學目的,且能夠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如此才能將議題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同時,議題的設定還應彰顯學科素養,體現學科價值,始終指向對課程知識的探索及對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對發揮議題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演變軌跡,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理論基石和標志,筆者在應用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議題的價值,借此來彰顯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科學精神。
首先,在教學初期,筆者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這一議題,引導學生結合教材進行分析和討論,借此將學生帶入對三個時期空想社會主義特點的討論中。
其次,學生得出了“空想主義的特點——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的結論。借助該議題,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還能夠產生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的探索興趣。
最后,筆者以“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為議題,進一步帶領學生了解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感受到當前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科學精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要想使議題式教學得以順利開展,教師需要重視對課堂情境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真實、開放的情境中實現對議題的序列化、結構化分析和處理,從而順利找到議題的切入點,并圍繞議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在這一基礎上所展開的議題式教學,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議題的關注度,使其自主投入對議題內容的深度思考中[2]。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基本學情,又要結合議題內容進行綜合設計,只有滿足這一雙向需求,才能借助情境的創設推進素養培育,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以“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教學為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為了讓學生有更加真實的體驗,筆者決定通過創設情境來落實議題式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確立之前及確立之后發生的種種變化,為學生創設了較為直觀的情境。然后,筆者以“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主義變革”為議題,引導學生從“過渡時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兩個方面進行學習和討論,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圍中自覺結合史實和相關知識展開探索。在談到“三大改造”時,筆者邀請了幾位學生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進行分析,借此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在對議題進行討論期間,學生還進一步認同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理,培養了政治認同感。總之,在豐富的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圍繞議題所展開的重要知識,還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養。
思想政治學科具有一定的價值引領作用,它不僅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抓手,還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所以,在議題式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強化思想政治學科的價值引領作用,借此來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議題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議題的探討、反思。所以,為了發揮思想政治學科的價值引領作用,教師可以從議題入手,使學生在各個環節都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并從中獲得正確的思想引導。這對學生形成正確認知、提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3]。
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教學為例,為了發揮議題式教學的優勢,有效強化政治學科的價值引領作用,筆者先以“中國夢”為議題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機會,使學生一步步了解“中國夢”提出的時代背景及深刻內涵。在學生討論“中國夢”期間,筆者還借助一些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賑災救災和重建家園的案例,教育學生要認識到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對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也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對議題的討論和教材自身所含有的價值引領作用,學生不僅堅定了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努力的理想和信念,還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公共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合作與交流能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借助議題將學生引入教學實踐中,使其加深對議題內容本質的了解。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深化合作探究,借助議題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討論,使學生在互動與實踐中完成對議題的探索,并對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學情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思維碰撞與融合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進而發揮議題式教學的優勢[4]。
以“偉大的改革開放”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之初,筆者先將學生進行了分組,之后提出“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突出變化”這一議題,讓學生進行初步的討論,使其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激發學生對改革開放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筆者以“改革開放促發展”為議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內容對改革開放的時間、進程、意義展開合作探究。在這一過程中,筆者也積極參與到了各個小組中,并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了及時的點撥和調整,確保各個小組都能夠圍繞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散,且敢于質疑其他人的觀點,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最終成果來看,學生對改革開放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為進一步發揮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中的作用,教師要主動探索新知識、新方法,并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充分發揮議題式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