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人大常委會的有力指導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開拓創新,勇于擔當作為,奮力創優爭先,全市基層人大工作和建設呈現嶄新風貌、實現蓬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中勇當排頭兵貢獻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7月21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率隊開展加強道路交通微循環代表重點建議辦理情況專題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論的提出,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集中概括了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我們旗幟鮮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基層人大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載體和關鍵環節來抓,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人大工作和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
廣州市委高度重視人大工作。今年出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人大工作責任分解清單,提出16個方面73條措施,其中就加強區鎮(街)人大工作和建設提出10條措施,推動基層人大工作再上新臺階。去年以來,市委主要領導對人大工作作出批示108次,其中涉及基層人大工作的批示11次。各區鎮黨委和街道黨工委把人大工作納入整體工作布局,給予人財物支持,推動上級文件精神落地生效。
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組認真履行政治領導責任,切實增強政治意識、黨的意識、法治意識、大局意識,確保人大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全市一盤棋”,加大業務指導,加強市區聯動,推動基層人大工作和建設實現快速發展、呈現顯著變化、產生質的飛躍。
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建設。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去年以來開展“第一議題”學習76次,舉辦干部專題研討班5期、專題學習講座16次,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肯定。嚴格執行市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二項制度機制,建立三級責任人、三級工作臺賬、三級盯辦人的政治要件辦理制度。統籌指導各區鎮(街)人大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修課必修課,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能力,帶動各區鎮(街)人大政治建設取得新成效。
二是強化組織制度建設。針對基層人大在工作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等方面問題,成立工作專班,積極與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對需要解決的事項逐一對接、逐一落實。先后制定街道工委工作辦法、網上聯絡站工作實施細則、區鎮(街)人大工作示范點建設驗收標準等十幾項制度,指導各區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代表聯系選民群眾、代表聯絡站提檔升級、代表議案建議督辦、代表履職服務保障等110多項相關工作制度及實施細則,每個區人大常委會都有超過30項工作制度,基層人大整體規范化建設有了堅實的制度依托和保障。
三是強化履職能力建設。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經常深入各區鎮(街)人大調研檢查督導工作,推動工作落地落細。召開市區人大主任聯席會議、鎮街人大工作現場會、基層人大“鞏固基礎、強化履職”兩年行動部署會等,強化部署謀劃、推動工作落實。成立工作組分別到11個區對貫徹落實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回頭看”29個“是否”達標情況開展檢查。率先出臺地方立法市區聯動工作規定,創設市區聯動、橫向協同、區域協作、強化暗訪等監督方式方法,凡是立法項目、重大監督議題都采取市區鎮(街)人大聯動方式開展,每年聯動組織全市各級代表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促進基層人大工作水平顯著躍升。創辦《區鎮(街)人大工作動態》,指導和總結推廣經驗做法,現已刊發43期。發揮天河區、增城區中新鎮兩個省級示范點輻射帶動作用。黃埔等兩個區人大、越秀白云街道等14個鎮街人大被評為省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先進集體,花都等4區5方面工作經驗獲評全省人大工作創新案例。
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了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權利。區鎮人大直接面對基層、面對群眾,區鎮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出、占全市三級代表人數90%以上。區鎮(街)人大是具體地、生動地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陣地,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鞏固不能后退。我們堅定自覺肩負起省會城市在全省工作中的重大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采取系列有力措施推動基層人大組織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區級人大組織建設不斷健全。全市11個區人大常委會均設立1個辦公室,監察司法、財經、城建、社會4個專門委員會,以及7個工作委員會,各區人大機關全部設立代表聯絡科。各區人大常委會各工委除1名主任,均配備了1名副職,部分配備了工委工作人員。各區人大機關行政編制工作人員全部超過20名,行政編制工作力量均保持在35人以上,白云、增城等區人大達到44人。長期困擾基層人大的“一人委”“一人科室”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鎮街人大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全市34個鎮人大全部設立辦公室,配置獨立辦公場所和工作設備。鎮人大主席均實現專職配備,黃埔區、增城區全部鎮人大都配備了專職副主席。全市142個街道成建制設立人大街道工委,實現工委主任專職配備全覆蓋。各鎮人大主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確保專職專干。海珠、荔灣、花都、增城等區人大街道工委設立辦公室。全部34個鎮和142個街都配備3名左右專職工作人員,部分人大街道工委還配備了科級干部負責人。
代表社區聯絡站建設提檔升級。全市建成1062個代表聯絡站、367個網上聯絡站,中心聯絡站提前兩年完成建設任務,“六有”(有場地、有人員、有制度、有活動、有經費、有設備)全部達標。各區立足“建好站、用好站、管好站”,做到區區有特色、個個有品牌。2019年,李希書記到天河區天園街代表聯絡站考察指出,“看了后很振奮,場所的設施很健全,工作機制很嚴密,工作效果很接地氣,為代表聯系群眾提供了重要場所和平臺”。去年,李玉妹主任到增城區中新鎮代表聯絡站調研,充分肯定“黨委領導得好、組織建設得好、陣地建設得好、作用發揮得好、自身建設搞得好”。
鎮街人大工作經費得到保障。各區加大對鎮街人大工作支持力度,所需經費均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全額保障。天河區每年按照不少于30萬元標準將人大街道工委工作經費納入街道部門預算,黃埔區各鎮中心聯絡站、社區聯絡站每年分別安排經費20萬元、10萬元。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體現在完整的制度程序上,而且體現在完整的民主實踐中,體現在區鎮(街)人大參與立法、開展監督、議決事項等履職的全鏈條各環節。我們牢牢把握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切實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主要民主渠道作用,讓人民當家作主在基層人大煥發生機與活力。
服務大局意識強成效好。一是全力以赴戰疫情。面對今年“5·21”疫情,各區鎮人大把疫情應對處置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班子帶頭深入街道村居、隔離酒店防控督導,組織人大干部支援核酸檢測、密接流調、轉運物資,聚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等議題精準監督。荔灣區人大機關大批干部馳援中南街、白鶴洞街等封閉區域,在疫情大考中彰顯責任擔當。二是勇擔職責促發展。越秀區專項監督花果山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北京路步行街改造,助力展現老城市新活力風貌。海珠區就促進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發展首次開展專題詢問,設立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立法聯絡站。番禺區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南村鎮、小谷圍街全面改造和鄉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南沙區聚焦科技創新戰略支撐、產業集群發展、營商環境建設等精準監督,推動政府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三是凝心聚力保穩定。黃埔區發動代表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征地拆遷、查控兩違工作,為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支撐。荔灣區率先探索重大司法事項監督機制,推動代表群眾關注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不提請逮捕、被判無罪等公檢法工作的熱點、“隱點”問題陽光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5月20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率隊到天河區調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情況
行權履職有活力有實效。一是所有區鎮(街)人大全部參與地方立法工作。區鎮(街)人大充分發揮地方立法“直通車”作用,對于市人大常委會每件立法項目,1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和6個立法聯絡站均廣泛征求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村居社區等方面意見,形成全市各級人大共同參與地方立法大網絡、大格局。去年,各區鎮(街)共提出立法意見建議748條,被采納439條。二是所有區鎮(街)人大全部參與市人大聯動監督。區鎮(街)人大協同配合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監督議題,深度開展監督聯動。去年,11個區人大同時開展垃圾分類市區聯動大檢查,223名市人大代表參加并提出200多條建議,問卷收集市民意見2萬多條;圍繞人居環境綜合整治,11個區開展跨區域交叉檢查,1 307名五級人大代表組成66個檢查組、89個暗訪組,對356個地點進行暗訪,提出意見建議300多條,形成了市區聯動規模空前、檢查覆蓋范圍空前的顯著特點。預算聯網監督體系率先實現市、區、鎮三級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互聯互通,全市預算聯網監督做到全天候、全覆蓋。增城、越秀等區人大堅持對政府組成部門年度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對排名靠后的部門開展工作評議。三是所有區鎮人大實現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全覆蓋。2019年起,增城等區率先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并形成循環滾動的監督模式,有力提升民生實事項目績效。全市各級人大迅速復制推廣,于今年提前一年完成省人大提出目標,實現市、區、鎮三級全覆蓋。
探索創新亮點多成色足。一是“隨手拍”實現監督全天候。各區鎮(街)人大將代表工作融入市委“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廣泛運用天河區“隨手拍”網絡監督等做法,力求把人民群眾訴求第一時間解決在第一線。二是“夜間接訪”方便群眾。越秀區東湖新村代表聯絡站連續10多年組織代表每周二夜間接待選民群眾,這一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并在全市范圍推行。三是“民情觀察員”細察民情。荔灣區選取700多名具有群眾基礎的熱心居民、退休老黨員擔任“民情觀察員”,利用閑暇時間收集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助力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四是“代表網格化”促履職常態化。白云區三元里街創設人大代表進網格,與社區“五長”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機制,及時化解鄰里糾紛、社會治安等問題。五是“服務圈”服務企業、群眾。黃埔區夏港街針對轄內企業眾多的情況,依托“一中心三站十一點”平臺,深化代表履職活動,建立“企業服務圈”和“社區服務圈”。六是“參與式”預算監督守好“錢袋子”。天河區探索開展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組織代表提前介入審查、全過程跟蹤監督,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國人大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七是“五個一”形成全鏈條閉環監督。海珠區對今年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監督議題等實行“一事一專班”“一季一通報”“半年一視察”“一年一審議”“年終一測評”,以“五個一”全鏈條閉環式監督促進履職提質增效。八是“履職公園”展現代表風采。番禺區橋南街建成全市首個人大代表履職主題公園,將法律法規、制度規章及代表個人信息、履職情況和實效嵌入公園景觀之中,拉近了人大代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九是“秀全大媽”服務群眾。花都區秀全街充分發揮退休后隨子女來穗定居的“秀全大媽”志愿者隊伍作用,廣泛收集社區居民反映的意見建議,幫助代表更好了解民情。十是“三轉變”促大變化。從化區太平鎮推動代表聯系群眾“三轉變”,實現溝通渠道由“單向”向“雙向”、聯絡地點由“固定”向“流動”、工作方式由“會場”向“現場”的轉變。十一是“三化標準”樹新標桿。增城區大力推進人大代表聯絡機構規范化建設,中心聯絡站建站面積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并且實現陣地體系化、功能信息化、運行規范化的三級代表聯絡網格體系。十二是“網上工作室”24小時不打烊。南沙區黃閣鎮人大升級打造“網上工作室”2.0版,讓群眾和代表通過微信小程序隨時溝通聯系。
基層人大地位重要、使命光榮。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奮力開創廣州基層人大工作和建設新局面,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中勇當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