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宗斌,李思光
(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25)
我國眾多學者對卸壓增透措施進行了很多研究,探索出開采保護層、深孔預裂爆破、水力壓裂、水力沖孔和水力割縫等卸壓增透措施。石必明等[1]通過數值模擬分析,提出了卸壓區煤層水平變形呈現拉抻和擠壓狀態,使得保護層開采后煤體的裂隙發育更為充分;戴廣龍等[2]研究指出,由于產生“O~X”型破壞,使得處于保護層保護范圍的鄰近層瓦斯涌入工作面;趙新濤等[3]研究了深孔預裂爆破中,爆破產生的壓力對封孔物質的作用,根據裂紋發育所需的時間,得到了最佳封孔長度的理論模型。李志宏[4]針對爆破作用下裂隙之間的相互作用難以分析這一問題,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分析研究爆破產生的氣體對裂隙發育的作用。吳飛鵬等[5]研究了預制裂隙對水力壓裂裂縫開裂應力的影響,發現增加預制裂縫會使得新裂縫的開裂壓力降低;多裂縫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得裂縫網絡更為發育。李耀謙等[6]對水力壓裂和水力割縫共同作用下煤體的裂隙發育進行研究,通過水力割縫使得裂隙的發育更具有方向性,解決了鉆孔周圍的應力集中問題。劉志偉等[7]現場采用水力割縫技術,對煤體的透氣性進行提升,確定了水力割縫時的割縫壓力以及割縫半徑等參數,在巷道掘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鄒永洺[8]為了提高單一水力割縫的效果,將水力割縫技術和二氧化碳相變致裂技術組合使用,現場試驗表明,應用該組合技術后的煤體抽采效率大幅提高?;谏鲜鰧W者的研究,本文采用現場試驗的方法,設立試驗組和對照組,將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抽采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卸壓區域煤層瓦斯含量及煤層的抽采半徑。
在某礦9號煤層的1904運輸巷布置兩個測試點,由于 1904運輸巷上幫采用卸壓增透措施,下幫9號煤層為原始區,因此在1904工作面的上幫(1號測試點)設置試驗組,下幫(2號測試點)設置對照組。
1號測試點布置在距巷道開口115 m處,從距開口較近的位置依次布置3個抽采孔,分別為1-3,1-2,1-1號抽采孔,在抽采孔兩側分別以不同的距離布置觀測孔。2號測試點布置在距巷道開口215 m處,鉆孔布置見圖1。

圖1 測試點鉆孔布置
每個測試點各設計布置9個順層鉆孔,包括3個瓦斯抽采鉆孔和6個觀測孔。上幫的鉆孔采用聚氨酯封口,下幫的鉆孔在尾管端部焊接一個擋板并且纏上一定的棉紗,隨后將鉆孔注滿水泥漿封孔。
在抽采鉆孔施工過程中,現場取樣測試煤層瓦斯含量,試驗組(1號測試點)取樣鉆孔為1-2號和1-3號抽采孔,對照組(2號測試點)取樣鉆孔為2-1號、2-2號和2-3號抽采孔,在井下進行現場瓦斯解吸,根據煤樣瓦斯解吸規律推算取樣過程中煤樣損失的瓦斯量,然后在實驗室測定煤樣的殘存瓦斯量,最后得到1號測試點9號煤層實測最大瓦斯含量為4.05 m3/t,已降低至8 m3/t以下;2號測試點9號煤層實測最大原始瓦斯含量為9.49 m3/t。由此可見,通過卸壓增透措施,卸壓區域煤體中的大量瓦斯得到釋放,卸壓區域瓦斯含量降低了57.3%。
本次在試驗組、對照組(2個測點)共施工了12個觀測孔,觀測孔施工結束后,在各個觀測孔中注入0.2 MPa的氣體,之后將抽采孔聯網抽采。隨著抽采時間的加長,各個鉆孔的壓力均有所降低,以瓦斯壓力降低 10%或鉆孔壓力降低為負壓作為影響半徑的判斷依據,擬合分析見圖 2、圖 3,卸壓增透區煤層的瓦斯抽采影響半徑與預抽時間的函數關系為:

圖2 卸壓區瓦斯抽采影響半徑曲線

圖3 原始煤體瓦斯抽采影響半徑曲線

由式(1)可以得出,卸壓增透區煤層的極限影響半徑為7.0 m。
原始煤體區的瓦斯抽采影響半徑與預抽時間的函數關系為:

由式(2)可以得出,原始媒體區極限影響半徑為6.1 m。
相比兩個測試點的極限影響半徑,試驗組的極限影響半徑相較于對照組的極限影響半徑提高了14.8%。由此可見,卸壓增透措施對煤層透氣性有顯著提高。
對試驗組、對照組(2個測試點)的所有抽采鉆孔進行聯抽,用CJZ70瓦斯參數綜合測定儀測試單孔孔口負壓、抽采濃度和抽采流量。將一個月觀測到的2個測點總的抽采濃度和抽采流量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繪制了圖4、圖5。

圖4 試驗組平均抽采流量

圖5 對照組平均抽采流量
對圖4和圖5中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抽采純流量進行擬合,得到試驗組的抽采純量與時間的函數關系為:

對照組的抽采純量與時間的函數關系為:

式中,qs、qd分別為抽采時間t下試驗組、對照組的平均瓦斯抽采純量,m3/min;t為鉆孔的瓦斯抽采時間,d。
根據瓦斯抽采純流量與抽采時間的負指數關系式,兩邊對時間積分,可以得到任意時間t天內鉆孔瓦斯抽采總量Qct為:

式中,qc0為有效鉆孔長度條件下鉆孔初始瓦斯抽采量,m3/min;β為鉆孔瓦斯抽采量衰減系數,d-1。
根據煤層原始瓦斯含量、煤層厚度、煤的容重、抽采鉆孔有效長度、試驗點長度等已知條件,即可計算預抽時間t時的瓦斯抽采的預抽率:

式中,W為煤層瓦斯含量,m3/ t;r為抽采半徑長度,m;η為抽采率,%;h為煤層厚度,m;L為抽采鉆孔長度,m;γ為原煤容重,t/ m3。試驗點煤層參數見表1。將表1中數據代入式(6),按抽采一個月的抽采量得出試驗組的抽采率是9.4%,抽采后試驗組殘存瓦斯含量為3.67 m3/t,而對照組的抽采率是20.7%,抽采后殘存瓦斯含量為7.62 m3/t。雖然試驗組的抽采率低于對照組,但對比無煙煤的不可解吸瓦斯含量,試驗組卸壓增透后的抽采殘存瓦斯接近煤的不可解吸瓦斯含量。

表1 試驗點煤層參數
(1)卸壓增透措施后,煤層瓦斯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逸散,通過現場實測,卸壓區瓦斯含量是原始煤體區瓦斯含量的42.7%。
(2)采用壓降法對抽采孔抽采影響范圍進行測定,卸壓增透區的抽采影響半徑的函數關系式為r=0.2334t/(1+0.0329t),原始煤體區的函數關系式為r=0.2374/(1+0.0387t),相比2個測試點抽采3個月的影響半徑,試驗組的極限影響半徑比對照組的極限影響半徑大14.7%。
(3)用 2個測點的抽采純流量計算各自的抽采率,發現卸壓增透區域煤的殘存瓦斯含量接近于煤的不可解吸瓦斯含量。
(4)采取卸壓增透措施的煤體,在瓦斯逸散以及抽采過程中,都有明顯的提升,因此,采取卸壓增透措施時,配合瓦斯抽采,達到了“可抽盡抽”的目的,可促進礦山綠色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