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偉,張春
(遼陽市中心醫院新城醫院內分泌腎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
糖尿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且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體質量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況[1]。在一般情況下,口服西格列汀或二甲雙胍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首選方式,其中西格列汀的作用機制為通過控制患者的運動或飲食,從而達到降低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目的[2]。而二甲雙胍的主要作用為減弱胃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量,同時,可通過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而加強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以此對肝腎過度的糖原異生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3]。臨床上多將二者聯合應用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在控制體質量及調節血脂的效果不佳。基于此,本研究探究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合膳食纖維方案治療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效果,旨在發揮更好的降血糖以及調節血脂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肥胖患者80 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26~60 歲,平均年齡(45.32±2.34)歲;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02±0.45)年。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7~62歲,平均年齡(46.02±2.89)歲;病程2~6 年,平均病程(3.11±0.56)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WHO 制定的關于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體重指數(BMI)≥28 kg/m2;新發病例;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急性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存在外傷或感染性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糖尿病相關的健康教育以及運動指導方案[5]。對照組給予西格列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95)與二甲雙胍(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197)聯合治療,西格列汀每次100 mg,每天1次;二甲雙胍每次0.5 g,每天3次,連續治療6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膳食纖維方案治療,結合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制定膳食纖維方案,每天為患者提供10 g的混合膳食纖維代替部分日常食物,主要成分包括魔芋、燕麥以及玉米纖維,每餐1/3。連續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血脂指標、腰臀比(WHR)、體質量指數(BMI)、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COBAS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檢測血糖指標[6],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同時,對血脂指標進行測量,包括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脂(TG)。WHR=腰圍/臀圍;BMI=體質量/身高2。不良反應以低血糖為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WHR 及BMI 比較 治療前,兩組TC、TG、WHR、BMI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TC、TG、WHR、BMI 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WHR、BMI比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indexes,WHR and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出現低血糖反應3例(7.50%),觀察組出現低血糖反應2例(5.00%),經過對癥處理后低血糖反應均消失,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45,P>0.05)。
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作用較明顯[7]。一般情況下,對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以降糖藥物治療為主,二甲雙胍作為一類傳統的降糖藥物,其作用機制為抑制肝糖原的輸出,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有效改善體內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治療2 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8-9]。西格列汀作為一種DPP4抑制劑,其作用機制為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降解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明顯提高患者體內GLP-1水平,并影響胰島α及β細胞,以調節血糖水平[10]。此外,由于DPP4 抑制劑的應用不僅可發揮較強的降脂以及改善β細胞功能等作用,且不易對患者的體質量造成影響,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較廣泛,且二甲雙胍與西格列汀聯合應用降糖作用更明顯[11]。
臨床實踐表明,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不僅需調節血糖,也需注意減重治療,原因為通過有效的減重治療能使內源性糖異生及脂肪氧化明顯減少,同時,能對骨骼肌組織的糖運輸及磷酸化過程產生較強的改善作用,以明顯增強脂肪及肌肉中經胰島素所刺激的糖攝取及代謝,達到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目的,也可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12-13]。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TC、TG、WHR、BMI值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合膳食纖維方案治療糖尿病肥胖可達到調節血糖及血脂指標的目的,分析原因為,膳食纖維方案的應用能明顯增強患者的飽腹感,減少了進食量的同時,攝入的總熱量也相對減少,從而降低了WHR 及BMI[14]。此外,膳食纖維方案可明顯促進糞膽汁酸及膽固醇的排除量,并阻斷肛腸循環中肝臟脂蛋白、膽固醇的代謝,進一步降低血脂指標[1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膳食纖維方案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合膳食纖維方案治療糖尿病肥胖可有效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并可降低WHR及BMI值,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