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娟,史蕓,周琳
(1.中國?海軍軍醫大學職業教育中心,上海 200433;2.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山東 青島 266000;3.中國?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7醫院院辦,遼寧 大連 116021)
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作為頂層政策,核心是大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尤其是滿意度的提升。目前滿意度相關調查主要集中于對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滿意度[1]、對某項課程的滿意度[2]、實習滿意度[3]、就業滿意度[4]等。認知度是指對某項事物的了解和認識,既往文獻[5]多探討大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即大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和要求,將來從事職業的工作特點和內容、要求等的具體認識。專業認知度越高,專業興趣越濃厚,專業學習越積極,未來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愿望越強烈[6]。大學生專業學習、崗位素質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均涉及對所學專業接受、認可等主觀感受和看法,但同時調查兩者的研究僅限于對某課程[7]或某專業[5]的調查。此外,對未來工作崗位素質的滿意度,畢業學員較在校學員更重要?;诖?,本研究分別調查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對崗位素質的滿意度和認知度,旨在為院校有針對性的加強教育,明確辦學特色、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等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于2019年6月分別調查某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校學員935 名和畢業學員391 名,其中在校學員男882名,女53名;年齡18~33歲,平均(22.231±1.867)歲。畢業學員男332 名,女59 名;年齡20~55 歲,平均(22.231±1.867)歲。所有調查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
1.2方法根據前期建立的崗位素質(一級指標)評級體系的二級指標(9個)和三級指標(39個)為基礎,編制了崗位素質調查問卷(畢業學員、在校學員2 個版本),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素質條目。
1.3 觀察指標 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各項崗位素質重要性的看法(認知度)、對自己已具備的崗位素質現狀的滿意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在校學員和畢業學員對崗位素質的認知度和滿意度比較9項二級指標和39項三級指標中,在校學員認知度評價均高于畢業學員滿意度評價(P<0.05),見表1。

表1 在校學員和畢業學員對崗位素質認知度和滿意度評價比較(x±s)Table 1 Comparsion of the degrees of re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job quality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x±s)
2.2 在校學員對各崗位素質下轄素質的具體認知度比較SNK檢驗顯示,在校學員認為“臨床醫療服務能力”“持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最高(4.78、4.73),其次為“醫患溝通能力”“內在素質”“團隊合作能力”“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4.66、4.61、4.61、4.61),再次為“創新與科研能力”(4.39),最后為“信息技術和工具應用能力”“軍政素質”(4.28、4.22)。在校學員對39項素質(評估指標體系中的三級指標)的重要性評價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3.220,P<0.001)。進一步SNK檢驗顯示,對“能識別并進行現場搶救”“作出準確的診斷”“誠信正直、廉潔自律、淡泊名利”“采用合理的治療計劃”“有自信心、樂觀向上、不畏困難”“有行動力、積極主動”“完整準確地采集病史”“有責任心、持之以恒”“有進取心、追求卓越”的重要性評價最高(4.77、4.74、4.67、4.72、4.70、4.70、4.70、4.69、4.69),而對“了解國際衛生狀況和全球健康”“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結構和功能”“積極撰寫、發表科研論文”“利用數據庫收集醫學信息”“利用信息新技術進行患者醫護與教育”“掌握英語,能學習、分析英語原文醫學文獻”“適當參加其他學科的會議與會診”的重要性評價相對最低(4.23、4.30、4.32、4.33、4.34、4.36、4.38),見表2。

表2 在校學員對三級指標重要性看法的SNK檢驗Table 2 SNK test of undergraduates'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tertiary indicators
2.3 畢業學員對各崗位素質下轄素質的具體滿意度比較畢業學員對9 項崗位素質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2.156,P<0.001),進一步的SNK 檢驗顯示,對“內在素質”“醫患溝通能力”“軍政素質”“團隊合作能力”的滿意度相對最高(3.92、3.85、3.80、3.80),其次為“臨床醫療服務能力”“持續學習能力”“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信息技術和工具應用能力”(3.63、3.62、3.62、3.48),而對“創新與科研能力”的滿意度最低(3.12)。在校學員對39項素質(評估指標體系中的三級指標)的重要性評價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6.636,P<0.001),進一步的SNK檢驗顯示,“誠信正直、廉潔自律、淡泊名利”“具備服從意識與大局意識”“有責任心、持之以恒”“尊重同學在學習與實習中的貢獻”“有進取心、追求卓越”“理解、信任并尊重患者家屬”“有自信心、樂觀向上、不畏困難”“有行動力、積極主動”“有事業心、堅持醫療與國防事業”的滿意度最高(4.06、4.02、3.99、3.95、3.95、3.94、3.92、3.91、3.88),而對“積極撰寫、發表科研論文”、“掌握英語,能學習、分析英語原文醫學文獻”“積極參加本專業領域的科研活動”“具備臨床醫學創新與科研能力”“利用數據庫收集醫學信息”“了解國際衛生狀況和全球健康”“利用信息新技術進行患者醫護與教育”的滿意度相對最低(2.93、3.00、3.05、3.05、3.07、3.16、3.20),見表3。

表3 畢業學員對三級指標滿意度看法的SNK檢驗Table 3 SNK test of graduates'view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ertiary indicators
3.1 畢業學員對自己崗位素質的評價比較客觀 本調查表明,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學員對自己崗位素質滿意度評價低于在校學員認知度評價,總體自身評價較客觀,未出現既往文獻[8]報道大學畢業生自我感覺良好、眼高手低等現象。在對自己崗位素質的評價中,相對最滿意的二級指標中,既涵蓋基本的軍人素質(內在素質、軍政素質),又涉及個體的綜合素質(團隊合作和醫患溝通能力),而對創新與科研能力滿意度較低。眾多周知,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員歷次出色完成了抗擊新冠、非典、埃博拉等疫情以及抗洪搶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各項衛勤保障任務,獲得了軍地一致好評和肯定。軍隊院校比較關注學員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相較地方院校,更加關注集體主義、集體精神,如野營拉練、體能考核等均計算為集體成績等[9]。本調查中也表明,畢業學員對自身軍政素質、團隊合作等能力的滿意度也較高。
3.2 認知度和滿意度的分析從側面肯定了軍隊院校的育人質量 本調查發現,在校學員對崗位素質的重要性的評價(認知度)以及畢業學員對崗位素質滿意度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NK 檢驗結果顯示,有些素質屬于既重要又滿意的,如誠信正直、廉潔自律、淡泊名利;有進取心、追求卓越;有責任心、持之以恒;有行動力、積極主動;有自信心、樂觀向上、不畏困難,這些是屬于內在素質的核心品質,也從側面證實了軍醫大學的育人質量。有些素質屬于既不重要也不滿意的,如積極撰寫、發表科研論文;掌握英語,能學習、分析英語原文醫學文獻;利用數據庫收集醫學信息等,可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減少投入。還有一項素質屬于不重要但滿意,即軍政素質,學員多認為這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因而重視程度不夠,其實這項素質正是軍醫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淬火成鋼的基本和前提,而畢業學員對自身不辱使命圓滿完成祖國和軍隊交付各項任務的軍政素質也比較滿意。
3.3 重點關注重要但不滿意的素質,給予更多的投入和傾斜 本調查中,二級指標創新與科研能力、三級指標具備臨床醫學創新與科研能力等均為畢業學員不滿意的素質,但其重要性較強。醫學本科生培養通常強調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尚達不到更高層次科研創新的要求。臨床醫療服務能力是軍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即從事這一職業最基本、最基礎的素質,主要指的是能為廣大官兵提供醫療服務,而能為廣大官兵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是否是一流水平,從而保障我軍戰斗力的生成、保障打贏,則需持續不斷的科研創新能力,這是對一個好軍醫、優秀軍醫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或許也是能在崗位工作中持續發展、不斷提高的優秀軍醫區別于一般軍醫的素質所在??蒲袆撔履芰εc臨床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并不矛盾,只有勇攀科研高峰,才能不斷攻破臨床上的疑難雜癥,才能不斷創新和改進醫療技術手段,最終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因此,科研創新能力是軍醫勝任工作崗位的內推力和助動力。本調查中,畢業生對此滿意度評價較低,也可能原因為所調查者以初級職稱為主(61.4%),其次是中級職稱(29.9%);畢業時間段大多為1~5 年(48.8%),其次為6~10 年(22.8%),正好處于事業起步的初期,撰寫、發表科研論文等創新成果確實不多(滿意度均分甚至<3分),相比高級職稱、畢業多年的學員,其獲得的各項成果、獎勵、基金較少,而學員對自己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評價相對較高,對自己科研創新的基本素質較肯定的,則需軍隊院校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加強投入和支持,改進和提高學員科研創新潛質和素質[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