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萍
(湖北省紅安縣人民醫院超聲科,湖北 黃岡 438400)
小兒腸系膜淋巴炎多在春秋季發生,致病因素為病毒、細菌感染等,會損傷呼吸道、胃腸道,導致患兒出現腹痛、發燒、厭食等癥狀,引起身體強烈不適感[1]。彩超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炎診斷中應用廣泛,經彩超圖像可觀察到炎癥情況,檢查中無輻射,對患兒身體損傷較小,安全性高,且可反復檢查。但彩超在低頻狀態下,腸系膜淋巴結炎圖像清晰度會下降,造成讀片困難,假陽性、假陰性情況較多,不能為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診治提供準確的依據[2]。實施高頻超聲可對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腹腔行多角度、多切面觀察,能明確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病灶組織體積、邊界等,且能觀察到淋巴結具體情況,為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治提供參考[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52 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評估高頻超聲、彩超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 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高頻組和彩超組,各26 例。高頻組男14 例,女12 例;年齡1.3~10.9 歲,平均(5.82±1.37)歲;病程18~52 h,平均(36.96±4.22)h。彩超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1.6~11.2歲,平均年齡(6.04±1.41)歲;病程17~53 h,平均(37.26±4.59)h。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經綜合檢查確診為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7 d內有腹瀉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淋巴結內部血流信號清晰可見,短徑≥8 mm 的淋巴結數量≥3 個);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家屬可協助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完成高頻超聲、彩超診斷。排除標準: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者;消化性潰瘍者;存在高頻超聲、彩超檢查禁忌證者。
1.2 方法 高頻組采用高頻超聲診斷,調整超聲探頭頻率,參數設置為7~10 MHz,指導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在檢查前適當飲水,膀胱充盈后維持仰臥位,掃描壓痛點后行腹腔、盆腔位置的掃描,深入觀察腫大淋巴結,記錄淋巴結長短、短徑。彩超組采用彩超診斷,診斷方式同高頻組,但僅需進行超聲探頭頻率調整即可,頻率參數為3.5~5.5 MHz,并僅對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行腹腔、盆腔掃描,觀察淋巴結組織即可。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檢查指標,包括橫徑、縱徑及橫縱經比值。比較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兩組患兒家屬診斷方式滿意度,由患兒家屬對診斷時效性、圖像清晰度、診斷準確性等進行評分,80~100 分為非常滿意,60~79 分為相對滿意,0~59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相對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檢查指標比較 高頻組橫徑、縱徑、橫縱經比值均高于彩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查指標比較(x±s)
2.2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 高頻組診斷準確率為96.15%,明顯高于彩超組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
2.3 兩組患兒家屬診斷滿意度比較 高頻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為100.00%,明顯高于彩超組的8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診斷滿意度比較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存在倦怠不適、咽喉疼痛等癥狀,若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引發右下腹疼痛感、便秘腹瀉等,為改善預后,及時診治是關鍵。雖然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癥狀較明顯,但癥狀與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等相似,僅憑臨床癥狀,很難對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做出準確診斷,因此,應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4-5]。高頻超聲在彩超診斷中應用廣泛,經由高頻探頭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者腹部進行全方位掃描,掃描范圍除腹腔外,還有盆腔組織,其能直接觀察到腸系膜淋巴結情況,還能對腸系膜淋巴結周圍血流信號進行模擬,在動態檢測下可提高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準確率。高頻超聲探頭具有穿透力強的特點,小兒在檢查中即使有較多腹部脂肪或有呼吸不穩定的情況,也不會造成高頻超聲檢查結果的異常,準確度較高[6]。經高頻超聲檢查后,能預防淋巴結位置、范圍對結果造成的負面影響,經全方位腹部觀察后,可保持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使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得到及時診治。
有研究表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與急性闌尾炎臨床癥狀相似,且超聲圖像也存在相似性,常規彩超易存在漏診、誤診情況,應用高頻超聲在高分辨率、強穿透力的優勢下,可獲得清晰的腸系膜淋巴結圖像,并能觀察到淋巴結炎癥情況,對疾病鑒別有積極作用[7]。此外,高頻超聲無放射性損傷,安全性高,可重復多次使用,且高頻超聲檢查操作簡單方便,人為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較小,診斷準確率較高[8-9]。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組橫徑、縱徑、橫縱經均高于彩超組(P<0.05)。高頻組診斷準確率為96.15%,明顯高于彩超組的76.92%(P<0.05)。高頻組患兒家屬診斷滿意度為100.00%,高于彩超組的80.77%(P<0.05),與李依儒等[10]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特征明顯,經高頻超聲診斷可獲得更清晰的圖像,對淋巴結情況做出準確的測量和計算,利于提高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可提高腸系膜淋巴結炎檢出準確率,且患兒家屬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