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毅
“三孩時代”開啟,母嬰家電市場需求爆發可期
2021年自2016年二胎政策開放,國內新生兒出生率雖然連年走低,但新生兒數量依然穩定保持龐大規模。
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整體來看,低速增長下國內人口基數依然龐大,全國人口總量14.1億,較六普增長5.4%,年平均增長率0.54%。人口比重呈現“兩頭翹”,少兒人口比重上升。具體分年齡結構來看,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別上升1.4pct、下降6.8pct、上升5.4pct,0~14 歲少兒及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比重有所提升,人口數量分別為2.5億、2.6億,新生兒出生率連年走低但新生兒數量依然穩定龐大。
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新生兒人數達到1467萬人,雖較2016年峰值減少18%,但我國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增長到3.1萬元,較2016年上升29%,消費水平提升下新生兒對應的母嬰市場消費需求總量并未降低,甚至在90后孕媽精致養娃理念下仍有所提升。
母嬰市場涵蓋嬰童吃、穿、用、玩等多個方面。據數據研究機構BigData-Research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互聯網母嬰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始,我國母嬰市場規模就不斷增長,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母嬰產品消費能力提升等因素支撐下,2020年我國母嬰市場規模突破4萬億元,并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位增速;同時此份《報告》顯示,我國母嬰家庭育兒人均ARPU首次超過5000元,達到5207元,年度增長達11.9%。
母嬰家電市場屬于母嬰的細分市場之一,當前階段產品多以溫奶器、電動吸奶器等小家電為主,滲透率最高的溫奶器僅為2.6%,母嬰空調、洗衣機、干衣機等大家電滲透率不足0.5%,整體仍處于導入發展期,具備較大增長潛力。
群雄爭辟母嬰家電賽道,市場規模加速擴容
早在2017年,海爾就陸續打造了成套的母嬰家電系列,涵蓋空調、洗衣機、空氣凈化器、洗碗機等11種家電產品。緊接著美的、TCL、格蘭仕、海信、格力等一線家電企業也都相繼推出母嬰家電產品。
時下,國內市場上出現的母嬰家電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喂養系列,包括溫奶器、煮蛋器、電燉鍋、電水壺、料理機等。喂養家電既有國際母嬰知名品牌,也有主打母嬰產品的本土母嬰專業品牌參與,以及大小家電品牌三類,市場品牌大約有200多個。喂養系列第1類以Pigeon(貝親)、babycare、新安怡為代表,這些品牌借助自己在母嬰市場的強大影響力,領先搶占母嬰家電市場;第2類以小白熊、小壯熊、波咯咯為代表的中小本土品牌,立足做專做強,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第3類是以海爾、蘇泊爾、美的等為代表的傳統家電企業,憑借多年的小家電專業優勢,亦積極開發母嬰家電,深入布局母嬰市場。喂養系列由于母嬰屬性強、功能不可替代性和性價比高,在母嬰家電細分市場中規模占比最高,雄居半壁江山。母嬰家電消費前五位的分別為吸奶器、嬰兒理發器、溫奶器、輔食機、電燉鍋,全部為母嬰喂養系列家電。
二是健康生活系列,包括冰箱、空調、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等,主要是以海爾、美的、蘇泊爾、九陽等家電企業為主導,參與研發推廣、市場培育,提供包括大家電和小家電在內的全系列母嬰家電。三是潔凈衣物系列,包括洗衣機、干衣機、消毒機等,也主要是以海爾、美的、TCL、格力等一線家電企業參與。
母嬰小家電傳統市場滲透率低,品牌集中度低,母嬰大家電滲透率則更低,消費者市場仍急待培育。當前來說,國內鮮有家電廠商深度布局,僅有海爾卡薩帝具有較完整、成套系列化的母嬰生態產品布局,其他家電廠商還少有深度全面入局。2017年6月卡薩帝發布嬰愛套系,打造衣物洗護、生態呼吸、潔凈儲鮮、食品營養、安全用水5大圈層解決方案,涵蓋空調、冰箱、洗衣機、油煙機、熱水器等高端全系列產品。不過由于“價高和寡”,產品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銷售,規模不大。
母嬰市場萬億級的發展紅利,同樣也吸引電商平臺發力母嬰家電市場。近一年,京東以C2M模式強化在母嬰領域的差異化優勢,通過用戶精細化運營、產品C2M包銷定制和智能供應鏈等模式拓展母嬰市場。目前京東超市母嬰家電品類在線訂單增長較快,在銷售排行榜經常排在前列。而作為母嬰用品專業銷售平臺,蘇寧紅孩子亦全面推進母嬰家電電商業務,力求在高速發展市場中掘金挖銀。
總之,在“三胎政策”的契機之下,大到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小到溫奶器、吸奶器、消毒器、嬰兒理發器、電燉鍋等,帶有“母嬰關懷”標簽的這些家電產品,正被市場日益青睞,群雄諸候爭辟母嬰家電賽道,彌補缺位,市場規模正在加速擴容。
健康、專屬、個性、智能,母嬰家電未來“掘金之路”
“三孩政策”將為母嬰家電今后幾年的小爆發奠定基礎,不過“三孩政策”雖然放開,母嬰家電的春天卻似乎還沒走來,至少在市場秩序、標準、技術、產品等維度上,還需“拔亂反正”、精益求精,再上一個新臺階。
母嬰家電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晚,門檻不高,牌子多雜,市場相對較為紊亂,市場上充斥著的山寨產品,整個行業魚龍混雜、良莠難分,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等問題頻發,售后服務難有保障。當前母嬰家電市場同質化明顯,產品價位差異卻極大,噱頭多、實用性差,像輔食機、寶寶電燉鍋一類的產品并不能體現出其獨特性,用日常普通家電就完全可以替代,可是價格卻是居高不下。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母嬰家電市場認知度不高,品牌集中度低。各大家電廠商對母嬰類產品的探索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有真正的一線大品牌,廣告投入、市場推廣培育都較少,使得母嬰家電市場認知度不高,銷售規模很有限,整個母嬰家電行業急需更大的市場推廣及市場培育,才能火起來。最為重要的問題是,母嬰家電行業標準和行業規范尚未全面有效建立起來。2019年底,家電行業內推出了《母嬰家電評價方法及技術要求》,其制定的維度主要從安全性、健康、各品類的性能升級和真實的使用場景4個方面入手,但仍有欠缺,尚未能全面適應當前母嬰市場狀況。2021年2月5日,由海爾主導的《嬰幼兒專用家用電器系列技術要求》系列標準中,輔食機、暖奶器、恒溫調奶器、蒸汽消毒器、紫外線消毒器5類產品的標準已正式發布,進一步完善了母嬰家電行業的標準體系,但面對品類日益繁多、越來越高的消費品質要求,此項標準尚有待豐富完善及提升。
母嬰家電作為未來潛在的高增長市場必將經歷用戶教育、廠商跟進、行業推進、行業洗牌等市場演化,但可以預見的是,針對母嬰人群的家電產品,未來的產品發展方向是可明確的,即專屬、健康、個性、智能。
母嬰家電最重要的標簽是“母嬰”,在設計之初就應與傳統家電明顯分開來,從專屬、健康、安全、智能等維度出發,將“母嬰”概念真正落到產品實處,從根源上解決目前行業存在標準缺失、功能虛標、價格差異大等問題,從設計、研發、品質、材質、服務把好每一道關;同時,未來母嬰家電應努力往高端化、精細化、個性化、智能化趨勢方向推進,這樣才能獲取父母們對于母嬰家電產品的信任,從而引爆母嬰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在即將到來的風口搶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