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楠 張菁

柬埔寨水力資源豐富,但水力發電受季節影響較大。圖/法新
盡管近年來頻繁停電,但柬埔寨即將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
自2019年以來,電力緊缺成為柬埔寨的日常。柬埔寨政府一度決定除周日和國定假日外,每天斷電6小時來緩解供電壓力。
與此同時,根據柬埔寨官方公布的電力裝機數據和電力需求增速,以及世界銀行和IMF對柬埔寨GDP增長的預測數據,綠色和平估計,到2025年,柬埔寨電力系統的實際備用率將高達74.17%,同時出現1013.12兆瓦的過剩產能。
一邊是電力緊張,一邊又面臨裝機過剩,這源自柬埔寨不平衡的能源結構。
柬埔寨電力缺口與該國的電力結構密切相關,柬埔寨當前的電力結構以水電為主,煤電次之,生物質能和光伏發電占比較小,近年來水電的頻繁停擺是造成柬埔寨停電現象頻發的一大原因。
柬埔寨水力資源豐富。據官方統計,柬境內有60個潛在水電開發地點,水電蘊藏量達10吉瓦,其中50%的水電蘊藏量位于湄公河主流,40%在其支流,10%在湄公河外的西南地區。然而由于水力發電受季節影響較大,只有在雨季才能發揮最大功率,旱季柬埔寨水電發電量只能達到平均水平的25%。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以及湄公河已建成的大量水電站影響,水力發電的波動性持續增加,如今柬埔寨已經很難再開發新的水電項目。
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分析師Courtney Weatherby曾公開表示:“柬埔寨政府的能源發展計劃提出要修建將近20座水壩,但在經歷了近幾年的數次連續嚴重干旱之后,很多大壩無法滿負荷發電,人們對水電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
因此,在嚴重的旱季,柬埔寨十分依賴周邊國家的進口電力以緩解供電不足。柬埔寨向鄰國進口電力的比重雖然在2016年-2018年間有所降低,但在2019年和2020年又有所升高,分別占總發電量的20.9%和25.17%。
除了水電出力降低,柬埔寨薄弱的電網基礎設施導致的電力可及性偏低也是影響該國電力安全的重要原因。由于柬埔寨電力工業基礎薄弱,現有電網布局較為分散,覆蓋區域集中在首都金邊等主要大城市的周圍,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還未完全實現電網覆蓋。截至2019年,柬埔寨有99.49%的地區獲得電力許可(licensed zone),92.68%的村莊已經通電,但電力供應質量不穩定,無法保證24小時穩定供電。
近年來,柬埔寨政府對于電力發展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電力規劃。根據柬埔寨的原有規劃,到2020年,柬埔寨每一個村莊都將能夠獲得任何類型的電力供應,但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農村電力計劃并未實現,截至2020年末,依然有占總數2.61%的村莊未獲得電力供應。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IMF、柬埔寨電力局。制表:張玲

資料來源:根據柬埔寨電力局(EAC)年報整理。制圖:張玲
為解決缺電問題,柬政府近來迅速擴大電力供應,并選擇用火力發電來填補電力空白,批準了多個煤電項目,在2020年與兩家燃煤電廠簽署了協議,其中包括由柬埔寨皇家集團(Cambodian Royal Group)和中鋼集團子公司中鋼設備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耗資13.4億美元的700兆瓦波東沙哥(Botum Sakor)煤電站,以及另外一家由柬埔寨本土公司開發的位于奧達棉吉省的265兆瓦燃煤電廠。
東盟經濟研究所(ERIA)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以后,柬埔寨的煤電裝機量將超過水電裝機量。雖然柬埔寨政府希望通過新增煤電解決眼前的用電之急,但從長期來看,依然有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惡劣天氣導致的水電設施供電不穩將很可能成為常態,新增煤電確實能解燃眉之急,但長遠來看,化石能源未來將不再是能源供應的主力軍,而海外煤電機組服役時間普遍超過30年,如今大量上馬新的煤電項目,很有可能導致未來還在服役時間的煤電項目被強制關停,造成資源浪費。
全球能源轉型正在加速推進,全球已有121個國家已做出將在21世紀中葉或之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發展承諾,全球化石能源的需求預計將在未來十年達到峰值。空氣污染、水資源限制、碳排放過高等環境壓力和發電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也使得煤電行業的處境愈發艱難,同時,按照產能過剩時優先淘汰煤電的原則,新建的煤電項目成為沉沒資產的風險愈加明顯。
在低碳能源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柬埔寨政府除了考慮短期的電力供應安全,也需要有前瞻性規劃國內能源電力發展,制定更可持續的電力規劃,保障電力供給能滿足長期經濟發展的需求。
柬埔寨于2020年底更新了本國的NDC(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表示與基準情景相比,2030年該國溫室氣體減排將達到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