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黨百年,黨一直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為實現勞動解放和勞動者全面發展不懈努力。黨為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勞動關系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勞動關系政策經歷了“之”字型的迂回發展。計劃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初期、進入新時代,隨著勞動關系不斷變化,我黨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為核心不斷調整勞動關系政策。
◆關鍵詞:勞動關系變化;勞動關系政策;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
一、計劃經濟時期的勞動關系政策
縱觀歷史,我國對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是一個批判與對照的過程,是一種對資本主義勞動關系的揚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屆黨的領導人以馬克思主義勞動關系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國情對如何在社會主義國家迅速發展國民經濟,保證勞動者主人翁地位進行了先行探索和初步定型。第一,根據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私有制是導致勞動者一無所有的制度基礎。于是,在革命年代和新中國建立的前三十年,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讓勞動者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是領導人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將“打土豪、分田地”確立為革命的核心內容,這一方面建立了勞苦大眾的人民政權,另一方面也是黨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重要嘗試,是奪取“土地”這一重要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偉大斗爭,這對建國后擴大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實行集體所有制具有開創性的革命意義。1953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以農民和手工業者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為了合作社社員的集體所有制,以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勞動為基礎的資本所有制改造為了全民所有制。伴隨這個過程,公有制經濟逐步取代了商品經濟,黨在經濟體制層面為勞動者謀取勞動條件奠定了制度基礎。第二,參考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雇傭方(資方)與勞動者在勞動力組織過程中處于不平等地位,導致勞動者在就業和勞動權益保障方面經常受到不公正待遇。為改變傳統雇傭制度中資強勞弱的局面,黨改革勞動用工制度,于1952年出臺《政務院關于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規定:從嚴限制解雇,公私企業“解雇職工須按工會法及其他有關法令規定辦理”,并統一失業管理,對城中的失業人員進行管理登記,實行教育、改造和再就業。1956年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在經濟體制改革完成的基礎上,我國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勞動行政體系,這是一個以單位制和再分配體制為主要特征的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國家對勞動力進行統分統配,勞動者從屬于政府。在制度層面包括城鎮就業的統包統配制度、計劃內合同工制、國家統一工資分配制度和勞動保險制度。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將勞動關系分為倆個層次,分別是企業與職工層次以及行政部門與職工層次。在前一個層次中,職工在勞動保險法等法規制度的保護下與企業建立起民主的、兩利的和平等的契約勞動關系;后一個層次職工與國家、企業建立起利益一致的社會主義勞動關系。第三,推動工會組織成立,利用與資方具有對等性的集體勞動關系平衡具有從屬性的個體勞動關系。
二、改革開放初期的勞動關系政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入市場經濟體制。與之相適應的是,傳統的行政主導就業的格局被打破,政企關系被理順,勞動者通過與企業締結契約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勞動力資源由市場和政府雙重途徑配置。在國家雇傭模式向雙重雇傭模式轉變的階段中(1978-2007年),黨對勞動關系的認識逐漸成熟,勞動關系領域建設日趨完善。首先,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國有企業改革成為激活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內容。1984年10月黨召開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大多數國有企業開始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使經營者與勞動者的相對地位拉大。2007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由基礎性作用向決定性作用轉變,國家勞動制度改革進入深化期和黃金期。這意味著,我國國家與市場的雙重雇傭模式向以非公雇傭為主的模式過渡,政府在勞動關系中逐漸退出主體角色轉向監管者和法律制定者的角色,企業和職工真正成為勞動關系主體,市場化的勞動關系形成。
三、未來的勞動關系政策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提供信息服務的數字平臺企業不斷涌現,一些具有重復性、低技能性、流水式的可程序化的工作正逐漸被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取代。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大量舊有崗位和職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隨著而來的是勞動力的富余。這樣的背景下催生了新型就業模式和新型勞動力組織模式,平臺企業借助數字算法快速實現勞動力的供求匹配,勞動者有工作的自主選擇權,同時平臺利用數字技術管控勞動者的勞動過程。平臺用工與傳統企業用工的差異導致從屬性特征的傳統勞動關系認定標準不能完全解釋企業用工關系,《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現行平臺用工對其有的適用,有的不適用。勞動法和社會保險法的綁定模式使靈活就業的勞動者保護盲區擴大,勞動者正規就業的“一刀切”社會保險制度在勞動關系靈活化和去勞動關系化的趨勢下急需調整改革。
作者簡介
田心(1996.04—),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學員,男,漢族,吉林白城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