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田
◆摘? 要:初中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期,而愛國主義是青少年階段養成的必備品格與思想素養,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初中生成長成才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德育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他們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初中德育教學;有效情境創設
對于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初中階段學生,德育教育必須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而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便是學生形成自我價值觀的一盞明燈,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德育理念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參加到學習中來。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學生無法接觸到真實的社會現實的情況下,教師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來傳導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開展情境教學活動,從而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學生模擬相關的教學案例的形式參與探究,能夠在切身參與中自我提升。情境教學給學生感悟和體驗的機會,給學生以選擇和鍛煉的機會,能夠大大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功能的發揮。農村初中學生由于客觀現實條件的限制,見聞原本就不多,課外知識面極為狹窄,知識儲備嚴重不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多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情境,既能豐富學生的認知,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和朋友在一起》一課中,要求學生要結交正直、誠信、見多識廣的朋友,因為朋友的品質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誠實與友誼》,視頻中的小紅上課期間借用了好朋友小陶最心愛的鋼筆,下課期間小紅無意將鋼筆掉在地上,使鋼筆損壞,小紅雖然很害怕從此失去朋友,但最后她戰勝了自己,真誠的向小陶說明了情況。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更加懂得誠信是擁有真正友誼的基礎,在交朋友時要講求誠信,要真誠待人,坦誠相待,誠信才能使友誼更加長久。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創設真實生活情境,能夠優化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真正實現德育功能的發揮。
二、巧用案例教學,加強學生感悟
案例教學就是教師為了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確定一定的教學內容,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的各類事件,并通過分析、討論等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案例的選擇除了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實際生活狀況外,還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凸顯德育教育的主題。例如,教師在教學《探問生命》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添加一些相關的重要講話,如習總書記針對國家生態所提出的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話題,引起學生的討論,把簡單的自然生命內容上升為國家意志,讓學生有一種保護自然、保護自然生命的良好生態意識;或是利用反面材料進行案例教學,如利用紀錄片《海豚灣》貫穿整個自然生命教育之中,《海豚灣》記錄了日本因人類的欲望以及對動物生命的漠視,對海豚進行大肆殺害,影片能夠直觀深入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這種案例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加強學生的感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
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加強德育滲透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重難點、學生實際生活困惑點和國內外時政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除講授法、討論法外,還要適時切換教育形式、方法、途徑和手段,變抽象為具體,真正把德育教育做真做小做實,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功能的發揮。例如,“親情之愛”中提到了·“孝”,孝道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把它自然而然地厚植于學生心中并外化于行,就特別講究教學方法的選取。教師可以借千古名言“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歟”開篇,讓學生事先收集并在課堂上分享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家規、家訓,從中感受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引導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孝道。隨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在這些傳統家訓中,哪些可以繼承發揚,哪些需要摒棄或加以改造成為新時代的好家風。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得出孝的學生要有正確的判斷意識,在新時代不再提倡效仿“愚孝”,提倡民主和諧的家庭倫理關系,孝親敬老。此外,也可以用對比分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一方扮演愚孝,另一方扮演智孝,通過學生的臨場表演,身臨其境地感受愚孝和智孝的不同,以此加深學生對孝道的理解,進而豐富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功能的發揮。
四、教師自身加強道德修養,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老師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身上發現老師的影子。教師職業的這一特殊性要求廣大教師尤其是作為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的老師們時時處處必須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唯有如此,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尊敬、愛戴和擁護教師。如果教師課上與課下表現不一致,表里不一,那么學生們自然就會懷疑道德的標準性和知識的真理性,長此以往,我們再談如何有效發揮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德育功能,就都成了空談,即使老師的道德與法治課上得再精彩也毫無實際意義,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五、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是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戰場,廣大一線教師要始終堅持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林曉偉.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功能發揮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15): 99-100.
[2]高莉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功能發揮的策略[J].教育界,2020,(9):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