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馬姍姍 周偉
◆摘? 要: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的總體決策部署,落實大學生服務社會、滿足社會需求的要求,高校的專業建設要改革創新,用新時代教育理念指導辦學,提升大學生職業匹配度,保證人崗相適,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本文通過對吉林大學地學部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研究,分析地學背景下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提出如何提升地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質量就業;地學專業背景
根據國家有關統計,2020 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 萬,同比增長40 萬。就業人數持續高漲,用人單位需求卻連年降低,就業進程整體延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是精中取優。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面臨當前就業形勢,加強地學背景畢業生的職業競爭力,使得畢業生能更快適應自己身份的轉變、適應工作崗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發揮高校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
一、基本概念
(一)高質量就業
靜麗賢于2021年提出構建三注重、三強化、三延伸的人才培養模式, 提升大學生職業勝任力,促進人崗提前預熱,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王文提出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激發出更多新元素和新生態,以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廖志成提出要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提高人才輸出的服務水平。高校肩負著為國家建設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必須對接社會需求,充分考慮高質量就業。
(二)地學專業背景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學生。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共包括五個學院,分別是: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工程學院、地球科學學院和新能源與環境學院。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網絡的興起,地學傳統就業單位受到應屆畢業生的關注逐年降低,就業單位往往是一人難求,反之,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的地學就業單位正被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青睞。
二、高質量就業的特征
(一)畢業生滿意度
畢業生對就業工作是否滿意是影響就業質量的關鍵因素[5],本文認為薪酬水平、工作時間、工作穩定性、學習培訓、職業發展前景、社會保險待遇和工作出差程度是影響畢業生判斷的重要因素。
(二)社會評價滿意度
是否高質量就業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社會的評價,本文從就業單位性質、國家政策導向項目參與情況和專業對口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高質量就業往往有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三)雇主滿意度
雇主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知識是否滿意,職業能力是否滿意,職業素養是否滿意直接影響畢業生是不是高質量就業,只有第三方的認可才說明畢業生的就業價值。
三、傳統地學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由于地學專業性強,所學知識大多與傳統地學知識相關,導致以往的畢業生就業去向大多是各大設計院、勘察所、地質調查局等為主,但隨著畢業生個性化發展,如今畢業生就業需求也朝著多方向、多元化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一)認識不全面,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多數畢業生能了解就業有關知識,但在實際找工作中,往往只關注簡歷的修改,而忽略面試技巧方面的培養,導致很多地學畢業生無法應聘到理想的就業單位。
(二)“校企合作”步調難以保持一致
傳統專業知識已經趕不上時代的進步,如以前需要地質人一步一個腳印去探勘,現在只需要無人機或是衛星地圖就能得到豐富的地質信息,學校不應該閉門造車,應該更積極主動的與企業方面進行溝通學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
(三)高校畢業生輔導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的就業知識講解往往由學院的輔導員進行,缺少專職的就業指導老師進行授課,導致畢業生往往缺少專業的、系統化的學習,畢業生對應聘技巧的學習大多通過網絡或是朋友的輔導。
四、結合人才培養提高高質量就業的路徑
(一)創設有意義的就業文化
當前大學本科生往往慢就業、懶就業,大多數本科生到就業季時準備考取研究生,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盲目跟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準備考研,導致很多學生錯過應聘單位較多的秋季招聘。為了保障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可以提前準備豐富多樣的就業活動,打造就業文化,只有找到合適自身的畢業去向才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所在。
(二)三全育人下的就業質量提升
通過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育人,以促進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升,就業工作不再是輔導員或是班主任單方面的工作,通過多角度、多方位的三全育人,讓畢業生可以獲得更多、實用性更強的就業知識,將會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地學專業背景下的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研究,得出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主要在于畢業生滿意度、社會評價滿意度和雇主滿意度。通過分析傳統地學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就業質量的舉措,對新時代地學專業的建設與地學畢業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靜麗賢,吳尚卓,王佳雯.培養大學生職業勝任力 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J].科技風,2021(10):141-143.
[2]王文.數字經濟時代下工業智能化促進了高質量就業嗎[J].經濟學家,2020(04):89-98.
[3]廖志成. 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探討[J]. 教育評論, 2005(03):31-34.
[4]代洪甫.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構成及提高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09(01):30-32.
[5]陳成文, 周靜雅. 論高質量就業的評價指標體系[J]. 山東社會科學, 2014, 000(007):37-43.
作者簡介
趙強(1994.05-),男,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基金項目:吉林大學學生工作研究課題成果,課題名稱:基千AHP方法構建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吉林大學地學部為例,項目批準號:JY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