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鐵路運輸對軌道產生的載荷逐漸加大,鐵路線路養護維修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提高重載鐵路線路養護維修質量水平的有效策略,從分離管理、路基養護、列車載荷量、差異化管理四方面入手進行總結,強化鐵路運行的安全穩定性。
◆關鍵詞:線路病害;載荷量;差異化管理
重載鐵路線路的主要構成有路基、橋梁、隧道、軌道等,工程結構由多個部分組成,有較強的綜合性。不同的構件相互協調,確保鐵路的正常運行。當有任何一個構件出現故障,線路的正常運行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重載鐵路的顯著特征是有較大的運載總量,運行密度也很高,做好養護維修工作需克服多重困難。
一、應用檢、養、修分離的管理模式
對于重載鐵路來說,如果出現了負荷過大的情況,鐵路軌道就有可能存在病害,而且由于載荷比較大,軌道結構變形的可能性也更大,另外容易引發軌道變形的問題還包括熱枕、鋼軌和道床的不穩定。如果列車載荷和軌道抗力相互之間產生某種作用,就有可能導致軌道出現較大程度的磨耗,與此同時軌道的使用壽命也會縮短。列車有時需要在曲線段運行,期間如果鋼軌空間不準確,曲線鋼軌所發生磨損情況則會比較嚴重,所以要對重載鐵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引起重視。實施較為科學的管理體制,可以是檢、養、修分離的模式,有效提高對重載鐵路線路的養護水平,起到保護鐵路線路設備的作用。就重載鐵路的維修活動而言,所采取的維修方式應體現綜合性,同時也要對實際情況有充分的考慮。日常維修養護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工務段的管理人員,在養護時經常會用到大型養護設備,同時配合人工檢修措施,在此基礎上也要遵循預防為主的管理原則。工務段的工作人員應合理防治線路病害,有效消除線路病害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另外,應由其他部門負責檢查重載線路設備,分工管理能提高重載鐵路線路養護維修水平。
二、做好對路基設施的養護工作
列車行駛過程中,會對鐵路產生多種力的作用,這其中就包括了縱向的水平力、橫向力以及豎直方向上的力。在縱向水平力的影響作用下,列車運行時有可能會發生鋼軌爬行的不良情況,這里所說的鋼軌爬行指的是鋼軌發生縱向移動,是引發鐵路病害的一項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鋼軌爬行問題的整治。容易引發鐵路爬行問題的因素有鋼軌溫度變化較大、列車制動和運行時產生較大的縱向力。所以有必要對重載鐵路線路設置相應的設備,起到預防鐵路爬行的作用,使得鋼軌爬行所造成的鐵路病害能夠有所減少。就養護路基設施而言,會深刻影響到重載鐵路線路的運行情況。對于相關維修人員而言,應對養護路基設施引起重視,可采用“立體養護”的辦法,可實施的具體做法是漿砌骨架、設置路基邊坡,也可以設置漿砌護坡,此外,還可以采取種植植被的辦法,這樣就能對路基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減少路基發生病害的次數,使路基始終處于比較穩固的狀態。
三、加強控制和調整列車載荷量
對影響軌道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需綜合考慮鐵路線路的常見病害,同時結合鐵路線路的磨損情況。這些因素包括軌道受到的列車載荷常常是不均勻的,而且列車對軌道的作用力長時間都比較大。軌道會受到列車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取決于鋼軌的狀態、軌枕的鋪設狀態,另外還有列車所形成的載荷。有研究學者發現,列車載荷與軌道受力變形二者之間是線性的關系,當列車所產生的載荷越大,軌道的受力變形量就越大。也就是說載荷量決定了軌道的變形程度。因此在鐵路線路養護維修工作中,要加強控制載荷量的大小,同時也要配合科學的調整措施。在設置列車的運行時間和運行頻率時,需要以線路軌道的實際承載能力為重要依據,同時考慮重載鐵路的運行特點,獲得合理的列車運行結構,使得重載線路能夠運行更長的時間。
四、對重載鐵路采取差異化管理模式
從現實情況來看,引起重載鐵路線路病害的原因往往是比較復雜的,而且還會涉及到多個環節,如果使用單一的維護措施,很難切實滿足重載鐵路的運行需求,整體治理的效果也會不夠好。考慮到上述因素,就要求工作人員不僅要分析軌受力需求,還要研究病害原因,從而實現對重載鐵路的差異化維護。比如在維護曲線鐵路以及道岔鐵路的工作中,應采取的有效維護手段是合理設置道床的坡度,科學設置火車的運行機制,從而有效消除列車產生的不均勻應力。再比如維護鋼軌的連接部分,可采取的做法是使多級鐵軌互相接觸的距離增大,起到有效分散鋼軌連接部分受力的作用,使鋼軌處于受力均勻的狀態,此時列車運行鋼軌連接部分的磨損情況就會有所減弱。
五、結束語
為有效提高重載鐵路線路養護維修質量水平,應采用檢、養、修分離的管理模式,注意做好對路基設施的養護工作,加強控制和調整列車載荷量,對重載鐵路采取差異化管理模式,有效滿足重載鐵路比較高的通行頻率需求,采用綜合化的治理和養護手段能強化鐵路運行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蔣志東.重載鐵路線路病害的治理維修與養護研究[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9(14):100-101.
[2]王悅.淺析重載鐵路線路曲線的常見病害及養護維修[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06):133-134.
作者簡介
鄒蘭勝(1984.02.18—),男,民族:漢;吉林,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鐵道工程;工作單位沈陽局吉林工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