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欣
一、故事內容分析
《把秋天背回家》是一則情節豐富而單純,主題集中富有教育性的故事。下面將從主題、要素兩個方面對該故事作品的內容進行分析。
(一)主題
故事主要描寫了秋天的景象,兔子兄弟在秋天的樹林中。兔哥哥在落葉雨中跳舞,變成了葉子小兔,徒弟弟在秋天枯黃的小草堆中滾來滾去,變成了草小兔,之后他們看見了漿果,想把漿果送給媽媽,就不斷的采啊采,用草根把漿果穿起來送給了媽媽,媽媽收到了漿果,還收到了他們背上的秋天。它一共分為6個自然段,是一則情節豐富而單純,主題集中富有教育性的故事。整篇文章沒有一個“秋”字,卻處處都體現了秋天。
(二)要素
本故事為線狀結構類型,整個故事以事件發展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從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一步向前發展,下面將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五個方面對該作品進行分析。
1.時間
文章并沒有點出時間,而是通過描寫“天氣漸漸涼了”“葉子開始變黃了”來點明時間,這個故事是一個發生在秋天的故事。老師可以在秋季展開這堂課,通過閱讀整個故事,讓幼兒猜想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
2.地點
故事中的主要地點為樹林,除此以外,還有兔哥哥和兔弟弟還會到了自己的家中。故事地點隨情節的變換發生了變化,這讓幼兒從不同角度了解了秋天,知道了秋天不同的特點。而這些場景也是幼兒熟悉的,易于幼兒理解與感受。
3.人物
下面將從主角、配角兩部分介紹本故事中的人物特點。
第一,故事主角是兔哥哥和兔弟弟。作為故事的主角,他們在整一個故事的情節發展中出現。他們像故事的向導一樣,以一個調皮可愛的幼兒視角,帶領幼兒了解秋天。
第二,故事中的配角是兔媽媽,在這個故事中,兔媽媽的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兔媽媽是個操勞、慈愛的母親形象,兔哥哥和兔弟弟在快樂的玩耍時會掛念自己的媽媽,合作摘漿果分享給媽媽,媽媽也會因為收到他們背回家的漿果而開心,此外,媽媽還會細心的發現兔哥哥兔弟弟身上的落葉與草根。一個形象的慈愛母親形象躍然紙上。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身份特征,也能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進行聯想,思考自己的家人是如何與自己合作做事,如何關心自己的,這給了孩子充分的理解與想象的空間。
4.起因
整個故事的開始,是秋天到了,兩只小兔子走進了樹林里,老師可以在這里展開提問,詢問幼兒之后可能會發生什么,展開無限遐想,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秋天的樹林里有什么呢?兔哥哥和兔弟弟會經歷什么呢?幼兒會帶著好奇心繼續探索。
5.經過
秋天是整個故事的核心,整個故事緊緊圍繞著秋天展開,兔哥哥在落葉雨中跳舞,說自己變成了落葉小兔,兔弟弟在枯草堆里打滾,說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草兔,他們一起發現了成熟的漿果并進行了采摘,最后他們將自己撿到的寶貝都帶回了家里,給媽媽看。這整一個過程都是圍繞著秋天這一個季節的特點展開的,通過這一個故事,幼兒能夠知道秋天落葉會紛紛揚揚的從樹上飄落下來,也能知道草地會隨著秋天的到來從綠色變成黃色,還能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漿果都會在這個季節慢慢的成熟。整個故事圍繞中的秋天展開,給幼兒提供了許多關于秋天的知識,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與幼兒進行交流,讓他們說說還可以把秋天的什么東西帶回家,給予了孩子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的空間,啟發她們不斷的探尋秋天的特點。
6.結果
故事結尾往往起到了點明主題與突出人物情感特點的作用。故事中,兔媽媽收到了許多兔哥哥和兔弟弟撿回來的禮物,有兔哥哥在落葉雨中跳舞粘上的樹葉,有兔弟弟在草堆上打滾沾上的草根,還有他們為兔媽媽采摘的漿果。這都是俞秋田有關的禮物,這也與主題交相輝映,兔哥哥和兔弟弟把秋天背回了家。這種圓滿的故事結尾不僅與前文的各個情節進行了呼應,展現了秋天的風貌,也體現了小兔子一家懂得分享與合作,家庭氛圍和諧友愛的特點。
二、情感分析
兒童故事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通過故事的層層鋪開,幼兒可以從故事中了解到他所想表達的意味,并身臨其境作為主人公感受這一情感。
(一)《把秋天背回家》培養幼兒對秋天的喜愛
在《把秋天背回家》這個故事中,故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現了一個秋天的世界,落葉紛飛,小草穿上黃色的衣服,兔哥哥和兔弟弟在樹林中歡快的滾來跳去。這個畫面讓有著活潑好動的性格的小班幼兒心馳神往,他們可以通過聯想與想象,知道自己也可以在秋天里去樹林里蹦蹦跳跳,在落葉雨中、在枯草上快樂的玩耍,從而激發他們對秋天的喜歡。表達了熱愛秋天的核心情感。
(二)《把秋天背回家》暗含家人之愛
在故事中,兔哥哥、兔弟弟作為兄弟一起出行,在秋天快樂的玩耍,并且能想到媽媽,合作采摘漿果與媽媽分享,而媽媽也能夠開心的接受禮物,并發現小兔子身上的草根落葉。一個溫馨的家庭躍然紙上。幼兒可以在文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初步懂得分享與合作。
(三)《把秋天背回家》適合小班幼兒閱讀欣賞
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還比較欠缺,但他們已經能夠體會到家人對自己的關心,也知道季節的不同,這則故事中,幼兒需要了解的就是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喜歡秋天,并能體會家人之間的分享與合作帶給自己的快樂。這符合小班幼兒目前的年齡特點。
三、藝術化的表現手法
(一)比喻
比喻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故事中“不遠處的灌木叢里閃著“星星””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將漿果作為星星,表現出小兔子豐富的想象,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可愛俏皮的兔子形象。“就像項鏈一樣”使用了明喻,表現出草根將漿果串聯起來的美麗景象,體現了秋天的魅力,讓幼兒更能夠感知漿果串起來的樣子,對秋天有更深的喜愛。
(二)擬人
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故事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符合幼兒獨特的行為方式。在孩子的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有意向的。故事將兔爸爸、兔哥哥、兔弟弟都擬化成了有情感、有意志的人。這不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便于幼兒帶入到故事中,真正喜愛秋天并喜歡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