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佰
摘要:在當今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有競爭力的情況下,大學生遇到的就業問題已成為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大難題,是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普遍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有關人士的深入研究。本文筆者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從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發展、大學生自身素質和就業觀念角度探尋就業難的原因,也從營造高效的就業市場環境提出了幾點拙見。
關鍵詞:經濟學;大學生;就業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伴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大學生就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大學生就業問題也逐漸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之一。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整體轉變,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也發生了轉變,在這種變化中,就業環境即影響就業的各種因素的改變,對我國的大學生就業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面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1.1產業結構不協調
首先,產業結構失衡是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性制約因素。我國三大產業發展不平衡,其中第三產業發展滯后,而在第三產業內部,高層次的生產服務業比重低,而生活服務業比例較高,因此,難以吸收更多的高端人才,從而導致大學生作為社會高端人才而難以就業的嚴峻問題。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出同樣的經濟增長率條件下第三產業的比重越大,創造的高端就業崗位就會越多。但是由于我國現階段第三產業以制造業和傳統的服務業為主,這種產業結構失衡反應勞動力需求結構上,就是知識型服務業崗位需求相對不足,但是對普通勞動者崗位卻產生了旺盛的需求,這是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與大學生就業相匹配的知識型服務業諸如銀行、保險、商業、外貿、旅游、電信、運輸、會計、審計、法律等服務貿易型領域由于對外開放較晚,發展相對較慢。導致其產業結構所對應的人才需求狀況,就是低端崗位需求旺盛,即對普通勞動者的需求量大,而對高端人才大學生的需求相對較小。這就使大量涌入的畢業生不得不轉而投向低端就業市場。
1.2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勞動者的地域分布、流動與崗位的地域分布不對稱是造成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大因素。在當前我國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另一種現象;一方面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急需人才來推動發展,改變現狀;另一方面人才又不愿意到這些地方去。這就造成了欠發達地區人才嚴重短缺,而經濟發達地區卻出現人才高消費即人才過剩現象。眾所周知,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質就是不同地區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差別。這種差別在任何國家都存在,不同之處是差別的大小。在中國,人為分割的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政府對沿海發達地區的額外政策扶持,使不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原本存在的不平衡被迅速擴大,市場化區域競爭的“公平”被打破,中國區域經濟之間的這種差別被顯現出來。
1.3學生的自身弊端
畢業生對就業市場狀況認識不夠,觀念出現偏差。受計劃經濟時代影響,畢業生對“市場是需方市場”的認識不夠,觀念出現了偏差。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大學生也以20世紀80年代經濟供給不足時的大學生做參照物,自認為自己是人中龍鳳。而且現在農村生源基數較大,他們又大都不愿回到農村,就業心理自然而然就與大城市、白領、高薪聯系起來。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擴招造成了人才市場上學歷層次多、專業面廣、畢業生數量大的市場環境、學歷上的優勢已逐漸被弱化。近幾年機構改革、造成機關事業單位對大學生的需求量減緩。由于對就業形勢沒有一個全面、客觀、正確的認識、擇業標準與社會當前需求存在矛盾,就業心里預期過高,也是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相應對策
2.1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增加第三產業比重,特別是推動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增加大量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這樣才能充分開發經濟建設對大學生就業的需求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對大學生就業需求水平和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
2.2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的就業政策,完善人事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擴展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實現畢業生的合理流動。應盡可能地放松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擴大目前大學生的勞動力市場需求,解除大學生的戶籍限制,逐漸使我們的用人制度和人才流動渠道暢通,消除各種人為的壁壘,給畢業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就業環境。
2.3在政策上加大傾斜力度,促進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到欠發達地區就業。為到邊遠山區、欠發達地區的畢業生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提供人身保障。
2.4 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激勵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理念。迫切需要高等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念,破除地域觀念、城鄉觀念、所有制觀念努力擇業,更提倡畢業生去勇敢創業,實現自我就業,并為他人提供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何婷,試從經濟學角度探析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賀志燕. 勞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解決對策,遼寧渤海大學,2008年.
[3]李欣玥,從微觀經濟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解決策略,蘭州大學,2015年.
[4]章亞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山東財經學院,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