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紅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語言應用水平的重要時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緊抓教材的重難點,還應注意班級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目前來看在弘揚傳統文化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道路上我國的初中語文課堂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應試教育理念難以徹底摒棄,傳統人文教學深入不夠等,怎么樣在初中教育中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師的教育難題,本文主要論述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該如何高效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
引言:核心素養教育是新時期初中語文課改的重點革新方向,中學階段開展核心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形成健康且有價值的人生觀,更好的讓語文知識融入自身的日常生活,傳統人文意識也相繼伴隨其成長,為了貫穿落實語文素質教育,語文教師應積極創新新型教學理念,以此提升核心素質教育的教學實效性,但由于中考的應試壓力,部分學校的教育觀念并沒能實現創新和改革,語文傳統的教育模式依舊深入人心。
一、重視課堂情景教學質量
在考試壓力下語文教師多數會采取“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通常會以字詞、背誦等為教育重點,想方設法的提升班級學生的語文成績及其應用能力,但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對日復一復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并無新鮮感,毫無新意的教學情境也讓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想改變這一教育現狀,語文教師可以從自身教育模式入手創新,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采用情景式教學模式,其中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語文教材理論知識中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打好自身的語文應用基礎。
例如在學習《社戲》課文時,文章通過回憶故鄉相關的情境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思鄉情感,在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首先采用小組學習的性質來進行課文預習,按照就近原則一一分組,之后先歸納出不同的合作學習任務,如“根據內容給文章劃分段落,并歸納出每段路的寫作內容”、“魯迅在回憶中遇到過哪些趣事?”、“你覺得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并找出體現這些人格特質對應的段落。”……,這些主題讓各個小組成員自行選擇討論。之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感受到文中勞動人民的不易,語文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勞動實踐活動來體驗式教學,并讓學生增進與勞動人民之間的感情,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大掃除,在大掃除的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好清潔的工具,并積極參與其中,最后引導式的總結該實踐活動,告誡學生勞動是艱辛的,干凈整潔的校園是靠清潔員工每天的辛勤勞動來維持,課文中的勞動人民也是如此,引導學生平日注意個人衛生的同時也有責任維持大環境下的干凈整潔,為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又進了一步。
二、創新語文核心教育模式
當前我國科技高速發展,帶動了教育模式的革新,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逐漸滲透中學課堂,教學設備的革新帶給教育界諸多便利,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科技創新教育模式,利用現有的媒體設備來完善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傳統講臺傳輸式的教學模式將被打破,更多生動的動畫、視頻、音樂等因素開始融合課堂教育,為學生營造更生動直觀的語言教育氛圍,另外有了高科技設備的輔助,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有關的圖片、視頻等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讓我國傳統文化真實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記憶理解并感知文化帶來的知識內涵。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課文時,開篇可以采用詢問式情境導入法來展開教學,如語文教師可以詢問:“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動物園?”,“大家在動物園中看到真正的變色龍嗎?”,“有哪位同學能簡單說一下變色龍的主要外貌特征?”,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同學們對“變色龍”展開思考,在思考中學生也將帶著自己對變色龍的好奇進行課文學習,之后教師在利用信息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動物影片,讓學生在了解變色龍的外貌特性、生活習性等,實現了深度的閱讀,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懷,這樣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動物影片,沉浸在影片的觀摩之中,其對動植物的熱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三、拓展語文課外閱讀教育
要想實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那么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傳播是不夠的,核心素養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初中語文教師在創新課內教學的同時也應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意識,在以往教學中傳統語文教師多以教材文本為主,在有限的語文課堂時間內圍繞教材文章傳授相關的教材知識,為了突破這種教育時間的限制,在課下語文教師也應多鼓勵中學生利用閑暇的時間選擇適合自己年齡認知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讓學生多去圖書館查閱相關的課內外圖書,或者在每章節學習最后布置相關的擴展作業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意識。
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課文中,語文教師在課下可以推薦學生自主閱讀與偉人白求恩相關的古今外書籍,這一類書籍不僅適合初學生閱讀,還有效的聯合了語文課內教材,豐富多元了語文閱讀課堂,白求恩事件具有較強的歷史性及育人性,會更加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會自主查閱同系列的歷史傳記,利用課外閱讀完成知識積累,在閱讀人物系列圖書的過程中,學生也將了解其中的歷史背景及蘊含的文化內涵。久而久之中讓初中學生養成語文閱讀習慣,積累的閱讀素材也能夠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由學生通過自我實踐得出來的思考、體驗出來的感悟比他人指導要更為深刻,之后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閱讀相關的課外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自制力,以班級為單位的閱讀活動不進能夠讓學生認清自我閱讀的不足,學習其他同學的閱讀技巧,反思及更改自己的課外閱讀計劃,還能夠在廣泛課外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內涵。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充分迎合了新時期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自行討論、思考、探索是尊重個性化的教學革新,社會的不斷進步也意味著教學理念應該升級創新,在初中語文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情況來制定相關的素質傳承計劃,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它還包括讓學生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未來語文素質教育需要師生之間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稚潔.淺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5):191-192.
[2]姚萬福.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