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京城九月,最具秋韻。“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褪去炎熱,秋風漸涼,中關村也迎來了收獲的黃金季節。此時的北京盛裝靚扮,喜迎接踵而至的國際盛會——2021年服貿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中關村論壇、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迎著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國大步向前,張開雙臂與世界相擁,煥發出勃勃生機。“中關村”元素在各處展現,同樣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19年,“京交會”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高水平國際一流展會,今年服貿會規模更大,覆蓋領域更寬,國際化和專業化程度更高,推動形成了更多國際合作,為全球經濟加快復蘇注入新動力。
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他指出,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享服務貿易發展機遇,共促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
中關村企業組團參展,充分展示企業發展數字服務與數字貿易、科技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各項成果。首次亮相展會的數字服務專區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服務和應用場景,勾勒出數字經濟的美好未來。刷新世界“天際線”的智慧建造超高層建筑、守護全球自然生態的AI智能系統、讓傳統文化瑰寶活起來的“數字故宮”……穿梭在沉浸式數字花園里,可以感受“中國服務”走出去的獨特魅力。
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為服務貿易的“風向標”,服貿會不僅促成了更多合作成果,也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一道道重磅政策通過服貿會傳向世界,展示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合作共贏的決心和信心。
回首2020年服貿會,北京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兩區”的城市。短短一年時間,“兩區”建設已結下累累碩果,也交上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目前,國務院批復的“兩區”方案251項任務,北京市已落地實施203項,實施率超80%。北京已在國內率先實施34項首創性政策,在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文旅服務提質升級、金融服務創新、公共服務數字化、跨區域便利化合作等6個方面,形成了10項向全國復制推廣的最佳實踐案例。
服貿會剛落幕,世界機器人大會又鳴鑼。9月10日,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動能”為主題的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得到20家國際機器人機構支持,300余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企業家代表參會。與往屆相比,本屆大會國際嘉賓規格更高、主題演講內容更精、創新技術產品更尖端。3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也從太空發來祝福。
回眸“十三五”,中關村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技術難關不斷被攻破,中關村的創新企業不斷用實力打破國外壟斷,部分產品實現了彎道超車。目前中關村海淀園和亦莊園、順義園已成為機器人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除了大量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中關村6家開放實驗室及一大批專家學者,在人機交互與智能控制、微納及仿生機器人等領域沉淀了較強研發創新能實力。
中關村一批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其中工業機器人方面有遨博、珞石、軟體、因時、華航唯實等;服務機器人方面有獵戶星空、康力優藍、優必選、云跡、達闥等;特種機器人方面有凌天智能、哈工大機器人、晶品特裝、博雅工道等,智慧物流機器人方面有極智嘉、京東數科等企業,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十四五”期間,中關村在機器人領域,將努力突破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編碼器、力傳感器、末端工具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機器人操作系統、離線編程軟件等技術,同時不斷壯大機器人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更強的創新力、更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引領產業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中關村正在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魅力,璀璨綻放。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讓我們攜手抗疫、共克時艱,堅持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金鑰匙,破解當前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投資面臨的問題,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也是中關村的使命所在。就讓我們珍惜當下時光,譜寫下青春的奮斗華章。“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