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川
作為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亮點之一,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商務局指導、海淀區商務局和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海淀之夜”專場推介活動于9月3日在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園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行。
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于軍表示,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服貿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海淀進一步對標國際,深入推進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建設,用好新三板改革帶來的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等政策,做好“兩區”建設工作,注入了新動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來,海淀將圍繞“兩新兩高”戰略,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始終走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最前頭、走在中關村先行先試最前頭、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前頭。
“2020年,海淀區迎來‘兩區建設這一重大發展機遇。海淀區始終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全力推進‘兩區建設為海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開拓新空間、搭建新平臺。”海淀區副區長林劍華作了海淀“兩區”建設情況介紹及營商環境推介。
“兩區”建設一年來,海淀區84項重點任務中已有66項落地,實施率達78.5%;集中簽約7個批次67個重大項目,擬未科技、紅棉小冰、阿波羅智能技術、聯影醫療等一批高精尖和國際化企業陸續落地。離岸創新創業中心建設不斷推向縱深,已建立ANSO國際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巢生北京創新旗艦實驗室正式運營;奇績創壇、國際氫能中心、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形成科創矩陣。外匯管理和外債便利化試點政策落地以來,為企業辦理便利化外債超50億美元,每年節約財務成本超13億;為企業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近100億美元,資金使用效率提升20%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全區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數量近800家,占全國兩成,已建成5G基站3160個,18項數字新基建項目穩步推進。超5000家商戶具備數字人民幣受理功能。海淀區已連續三年在全市各區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一。目前全區人才總量已超過190萬人,占比全市1/4,居全市首位。“兩區”建設啟動以來,自貿區內新增工商注冊企業共1206家,企業總數超過3萬家,正在成為人才新高地和吸引外資“強磁場”。
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于軍致辭
現場舉行的“兩區”建設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海淀區政府、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海國投、海淀置業與29家海淀區重點企業進行簽約。
北京推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盧鷹翔表示:“我們整個團隊是今年初才從硅谷回到國內開始創業,因為海淀區是全國的創新高地,在科技產品早期落地場景、人才的引進等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我們選擇海淀的一個主要原因。”
北京芯聯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馬駿說:“我們公司是今年一月份成立的,因為我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我們的項目也是清華大學成果轉化實驗室的創業項目。公司成立后,海淀區對我們進行了扶持,為我們解決了辦公場地的問題。”
據悉,海淀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促進更多先行先試政策和有突破性、影響力、引領性的項目落地,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為“兩區”建設新階段增添新動力。
海淀作為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優勢明顯、發展動能強勁。過去一年海淀“兩區”建設取得哪些成效?“我認為,可以用‘齊心協力共崢嶸,虎躍龍騰新氣象14個字概括。”普華永道綜合商務咨詢合伙人周矞雯表示。
現場,周矞雯發布《海淀“兩區”一周年建設觀察》,從“聚力匯新優勢”“創新迎新示范”“賦能促新氣象”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海淀聚力匯新優勢。海淀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是北京打造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當前,中關村已發展為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最聚集地,創新活躍、創新驅動力強,區內企業總收入持續上漲,發展潛力巨大。2020年,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總收入超7萬億,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超6萬億,研發投入超2000億。“兩區”新機遇疊加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海淀構建現代化的科技創新產業鏈和治理體系開辟了新路徑,為打造科技創新“永久”試驗田注入新活力。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精尖”產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正加速向海淀中關村科學城匯聚,海淀正代表北京、代表中國成為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生力軍。
海淀創新迎新示范。海淀區進一步加強“政策、空間、項目”清單管理,高標準推進政策項目落地見效,84項創新試點已完成見效占比近80%。北京“兩區”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例如: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報備及批準”等,在海淀落地應用性較好。
此外,海淀區積極開展自主制度創新,圍繞國際所向、國家和北京所需、市場所急,發揮海淀所能,推出了“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創新新模式”、“園區平臺產業協同孵化新模式”“生物醫藥離岸創新創業全方位服務體系”“知識產權糾紛‘源頭回溯訴源治理機制”等創新舉措,具有較強的首創、示范意義,帶動區域營商環境進一步向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邁進。
海淀賦能促新氣象。“科技與數字”是海淀“兩區”建設的亮麗名片。海淀充分發揮科技“產學研商資”的優勢,在制度創新已取得實質效果。當前,海淀區數字經濟企業聚集度和數字化場景豐富程度均居于全國先進水平。《中關村科學城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發布,在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攻關、高端特色數字產業創新、數字經濟制度創新等方面的系統性謀劃,也將為下一步海淀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顛覆式創新與差異化競爭提供支撐,進一步提高數字賦能實體經濟能力。
同時,通過對北京“兩區”建設整體評估以及海淀區建設跟蹤,企業獲得感隨著“兩區”試點政策落地和應用范圍擴大持續提升。企業特別提到,“兩區”使他們融資更加方便、用資更加多元、法治環境更加健全、人才服務更加完善,而海淀的打造全國首創“續貸中心”和“確權融資中心”;推進賦予中關村科創企業更多的跨境金融選擇權;創新“人才E+”工作站等新舉措有效提升企業獲得感。
海淀擁有“三區”政策疊加優勢,在對標國家戰略要求、對應城市戰略定位、對接市場主體訴求、重點行業開放先行區交出了一份成績喜人的答卷。建議海淀區在“兩區”建設中可加強對標更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在“投資貿易自由便利”“人員流動自由便利”“數據流動安全有序”等框架下,開展全要素、全鏈條深化改革。
多項新產品亮相“兩區”建設一周年成果展
活動現場設計了“海淀之約”——“兩區”建設一周年成果展。成果展分為“數動海淀”“智啟未來”兩部分,在“數動海淀”部分,通過數字呈現海淀經濟、高精尖產業等發展情況。在“智啟未來”部分,介紹“兩區”建設一周年成績單、“兩區”故事、成果展示等,小馬智行、紅棉小冰、未磁科技、科興生物、微納星空等多家海淀企業帶來了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現場嘉賓掃描二維碼上傳一張照片就能與數字虛擬人“小冰”進行互動,讓“小冰”為你創作詩歌,上傳一段文字就能激發“小冰”的繪畫靈感,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為你創作一幅油畫。
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賓介紹,現場展出的騏驥心磁圖儀是一種基于新型量子傳感技術的心血管影像創新器械,可實現人體心臟磁場信號的安全、無創、準確檢測,90秒內即可完成心血管多維度功能性成像,為心血管疾病早期篩查、臨床診斷和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提供全新工具。
伴隨著古箏、竹笛、電子琴、數字屏幕相結合的表演酷炫上陣,活動場內,形式新穎的多媒體互動視聽音樂秀《Hello,海淀》點燃現場氣氛。《Hello,海淀》以電子古典流行樂結合多元舞美設計的方式,利用多媒體互動與節目巧妙交融,向到場來賓展現海淀的科技創新與人文底蘊之美。在活動場外,還有中關村壹號絢爛的燈光秀點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夜空,一棟棟樓宇化身為充滿科幻感的光影塔,用富有律動的光影節拍向中外來賓致以海淀的歡迎和問候。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將魅力海淀呈現給世界,讓世界了解海淀,為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