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惑之
我對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有一種眷戀,那是我人生“第二春”的處女地;我對中關村創業大街有一種情懷,那是生活賜給我的黃昏大舞臺;而今我駐足在中關村科學城眺望,那卻是夢幻般的向往和愿景。我對中關村情有獨鐘,無論是昔日莫名的墳塋,抑或今天高樓大廈的輝煌,歷史截圖,一張賡續一張,印記著神州大地首善之區巨變的足跡。
踏石留痕,記憶猶新。2013年金秋時節,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別開生面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為中關村新時期的發展指出方向——“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示范引領”四個字內涵豐富,意味著更高的定位、更大的追求、更廣闊的天地,更神圣的使命。
中關村論壇已然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去歲的中關村論壇致辭中表達,“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依托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中關村改革‘試驗田作用”,“要繼續加強開放合作,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開展全方位、高水平、深層次的國際創新合作和成果共享,推動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海淀人”在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中砥礪奮進,創造“海淀經驗”、作出“海淀貢獻”,完美“海淀表達”,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海淀”奮斗目標明確: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建立更高水平的“創新雨林”生態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強勁引擎”,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再立新功。一個“新”字,蕩氣回腸!
中關村科學城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之核心。科學城勾魂攝魄體現在目標宏偉,是新時代科學文化智慧“知本”升值創新碩果的發祥地,是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的實驗工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高新技術信息交流的世界平臺。魂魄所在,勵志之本,為“雙創”添翼。
歷史的畫卷充分展示,“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創造出來”。中關村的“鋪路石”清晰印記著,集智的關鍵在人才,科學城得天獨厚,風卷紅旗敢闖關,一派生機春滿園。“看得見的手”與中關村科學城內的高校院所鼎力前行,充分發揮高校院所的科研智力資源。諸如,北科大云計算特色,北郵物聯網專攻,北航航天科技優勢……得以施展。發掘“無貝之才”,高瞻遠矚,與中科院、清華、北大、北京理工大等高等學府簽署共建協議;重視實體經濟,與“國字號”的電子科技集團、中材集團有限公司、普天信息產業等企業簽訂協議。播種耕耘,精心呵護,碩果滿園。
風景這邊獨好。諸多項目落地扎根,標志著中關村科學城再上層樓。高等院校與實體經濟聯袂,央企以空間信息服務、文化創意革新、新材料能源等領域為切入點,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優化整合資源,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并產業化,將中關村科學城打造成集高校、院所、高科企業、高端人才、社會組織及政府“六位一體”的協同創新格局,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關村科學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資借鑒的模式之一。是“兩種所有制”并蒂開花相得益彰的碩果。走出象牙塔創新創業數典不忘祖,大樹底下好乘涼,產學研聯盟不忘初衷,創新有目標,夢想逐浪高。中關村科學城的實踐意味著,院校、企業、社會和經濟體必須相互配合,以便更好地促成經濟的高度成長。科學城價值理念,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用“復合經濟成長率和世界經濟占有率”證明其生產力的先進性,用他的貢獻性彰顯強大的生命力。
平臺經濟從廣義和狹義上理解,都要著眼長遠兼顧當前,營造創新環境。中關村科學城堅持“基礎研究、技術升華、產業轉化、輻射發展、走向世界”,毫不動搖。硅谷何足道,中關有新城。截圖憶舊,心潮澎湃。字節跳動,刺激神經。科技與產業聯袂,科學與文化融合,中關村科學城勢必占據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龍頭地位。